
随着秋冬季来临,我国各地气温逐渐走低,流感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甲型H3N2流感病毒已成为当前流行季的"主力",在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中占比超过八成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与去年主要流行的H1N1毒株有所区别,导致人群普遍免疫力较低,更易造成传播感染。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构成威胁。认清H3N2流感的真面目,掌握科学防护方法,是应对此轮流感高发期的关键。
一、认识甲型H3N2流感:症状特点与高危人群
1. 典型症状识别:甲型H3N2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咽喉痛、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和腹泻。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全身症状更重,而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流感症状通常发病较急,在感染后1-4天(平均2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出现,而普通感冒通常起病较缓,症状也较轻。
2. 高危人群需警惕:特定人群感染甲型H3N2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包括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以及医务人员。这些人群一旦感染,可能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风险人群,在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获得抗病毒治疗,降低重症风险。
3. 与普通感冒的区分: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很少发热,很少出现并发症,一般5-7天可自愈。而流感全身症状明显,常有高热、严重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传染性强。简单来说,如果发烧不高、症状较轻,能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多为普通感冒;若突然高烧、全身症状重,需要卧床休息,则很可能为流感。

二、科学防护策略:预防优于治疗
1.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疫苗需要每年接种。推荐在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接种时间是9月至11月。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应接种,特别是医务人员、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2. 日常防护措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时,患者应佩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也应做好防护,特别是固定照顾患者的人佩戴N95口罩,并勤洗手。
3.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抗病毒感染。包括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降低呼吸道抵抗力。
三、及时应对与治疗:正确就医与合理用药
1. 及时就医指征: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或胸痛;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原有慢性疾病明显加重。就医时患者和家属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止交叉感染。
2. 合理用药治疗:流感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发热和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镇痛药;咳嗽咳痰可选用合适的止咳祛痰药物。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治疗效果好,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除非继发细菌感染,否则不应滥用抗生素。
3. 家庭护理与隔离:轻症流感患者可居家休息治疗,但应注意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患者应多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患者房间应定期通风,物品表面及时清洁消毒。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以免传染他人。
结语
面对当前以甲型H3N2毒株为主的流感高发期,我们需认清其突发高热、全身症状明显的临床特点,重点关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预防方面应优先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并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并做好家庭隔离。科学应对流感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流感危害。
)
)
)

)
)
(下巴后缩牙齿矫正多少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