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表现得十分好动,这让家长们不禁发问:孩子多动是不是病呀?要知道,正常好动和多动是有明显区别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区分二者的小技巧,助您更了解孩子的状态,给予孩子恰当的关怀。
孩子多动是否是病
多动症的定义: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会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功能。如果孩子的多动症状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那就是一种疾病状态。
正常好动与疾病的区别:正常好动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表现。孩子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精力充沛,喜欢探索周围环境,所以会表现出好动的特点。而多动症的多动是不受控制的,即使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课堂上,孩子也难以安静下来,并且这种多动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等方面。

区分孩子正常好动与多动的小技巧
注意力方面:正常好动的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比如看喜欢的动画片、玩心爱的玩具,能够集中注意力较长时间,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而多动症的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即使是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同龄人。例如,正常孩子可以安静地看半个小时动画片,而多动症孩子可能看几分钟就坐不住了。
行动目的性方面:正常好动的孩子行动通常是有目的的,他们的活动是围绕着某个目标展开的,比如为了搭建一个积木城堡而忙碌。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往往比较冲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常常是一件事情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感觉他们的行为很杂乱。
场合适应性方面:正常好动的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电影院,他们能够控制自己,保持安静。而多动症孩子则缺乏这种场合适应性,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难以安静下来,经常会出现小动作多、大声喧哗等行为。
动作协调性方面:正常好动的孩子动作通常比较灵活、协调,他们在进行一些精细动作,如写字、画画、系鞋带时,能够较好地完成。而多动症孩子可能会存在动作协调性差的问题,比如写字歪歪扭扭、容易写错,系鞋带等动作也比较笨拙。
孩子多动不一定是病,要区分孩子是正常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可以从注意力、行动目的性、场合适应性和动作协调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判断。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多动症的症状,不要盲目下结论,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多动症孩子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同时,对于正常好动的孩子,家长也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