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99xcs.com

平均65岁的阜阳老人组团演三国,拿零钱和鸡蛋当报酬,作品全网收获超800万点赞,鲍小光坚持日更剧本,正一步步靠近一部真正的乡村电影

风进了中岗镇的胡同口,稻草堆被吹得沙沙响,我站在地边看他们收尾秋收,三轮车载着豆秧慢慢驶过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就在这片泥土气最重的院子里,一个“银发剧组”集合,老人们挎着道具刀,笑着喊“开机”

说白了,他们的热闹像是把冷风往外推了一把

鲍小光是这里的“导演”

他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服装厂、餐馆、工地都干过,十七八岁在宿舍看《士兵突击》,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把他推向了影视梦

去过北影门口蹲机会,也在影视城跑过群演,碰了不少软钉子

等到2026年短视频风口起来,他索性把梦搬回阜阳老家,端起手机,把镜头对准身边人

这才是他真正拿得住的舞台

他们拍的是“土味三国”

方言对戏,农具当兵器,家里木盾就能挡“万军”

有人戏称这是“全网成本最低的三国大片”,可越低配,越显得真诚

一天拍四五个小时,鲍小光给群演五十块左右,有时散场前再分鸡蛋、猪肉、点果子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我们六十多了,去哪儿都没人要,在这儿还能挣个零花,还能图个乐呵”

这句话我在院子里听了不止一次

72岁的李思田,是剧组最早的一批

他头上扣着黄色安全帽,镜片后面眼睛红红的,迎风就爱流泪

识字少、耳朵又背,鲍小光就把台词一口一口拆开教,他学得很认真

“小光咋说我咋做,他是我们第一领导”

玩笑话里有信任,也有依赖

可戏外,他心事重

十多年前落下脑血栓,老伴做过腿部手术干不了重活,儿子四十岁离了婚,至今没再成家

他一个人种着50亩地,是家的主心骨

今年雨多,连绵一个多月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24亩豆子种在湖区,全被水淹了;

十几亩稻谷收上来发烂;

地里还有六七亩玉米,长的时候就开始霉

请大型机器旋耕花了一万多,本打算卖豆子的钱来补,眼下成了空

“人耽误丢,天耽误收”

他叹气,毕竟入了农历九月,田里还积着水,稻草没拉走,麦子也种不上

墙角下,吹粮食的风机刚买,五百块,他说等太阳好一点再试试

拍戏时,他却能笑出来,收工把零钱揣进衣兜,轻快得像回了少年

78岁的李东华住在旁边院子,红砖墙、青苔地,一个人和小黄狗作伴

他喜欢抽烟、爱小酒,女儿们都在外打工,有次他独自喝多跌了一跤,牙磕没了,电话里被反复“嘱咐”

平日里他讲话爱用歇后语,挺自嘲:见识不深,日子过完也就过去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刚入组时,他演丞相,脸就红

“我哪配当丞相?”

脸皮薄得连门口都不敢出,怕人笑他装腔

拍久了,他变了

记忆力不比从前

半夜睡不着就翻来覆去背台词,“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安营扎寨,准备迎敌”,如今张口就来

正式拍摄,他常常“一遍过”,不给摄影“拍花絮”的机会

他还把酒称作“八加一”,连闲聊都自带直播话术

有一次去蒙城取景,先下车的群演被认出来,车门一开,围在外面的观众齐问“丞相呢”,他熟练地“营业”,拱手、祝福,像个老练的主持人

老年机还在用,他把手机从卧室翻出来给我看,说这部用坏了就换个最便宜的智能机,“五六百的就行,能看视频就中”

“女一号”李孝英早就不怵镜头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孙子在上海上班,说同事转发她的视频,笑着认亲:“这是我奶”

她在我面前摊开手,“不拍戏在家里闷得慌,四五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巴望着下一场赶紧来”

这种盼头,像冬天屋里那盆炭火,总让人愿意靠近一点

流量来过一次惊涛骇浪

两年前,“土味三国”里有一集冲到4800万浏览,火得措手不及,后续一周才更新,风口已擦身而过

从那以后,他也有过流量焦虑:有时几天都达不到二十万播放,他忍不住问自己,是不是撞上了瓶颈

他没停下,往三国里加进乡村的琐碎,借了周星驰式的无厘头,笑点贴地气

截至今年10月,“土味三国”成了热门话题,累计点赞超800万,鲍小光给自己定了节奏:白天构思,晚上写本子,第二天就拍

这阵子,他还琢磨着把视野伸向西游、水浒,套路不改,根还是扎在村里

把这个故事放进更大的板块看,也能对上时代的节拍

有业内人士提到,抖音“乡村守护人”项目已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通过普惠培训、流量扶持,帮很多乡村内容被看见、农货卖出去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平台披露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了大量乡村主题视频和农技内容,农特产品电商订单同比增长不小,不少地方的生活服务团购也在涨

换句话说,短视频正把“看见”变成“买单”,把“好玩”变成“好卖”

更扎心的是

“流量不是终点,留量才见功夫”

山西司徒村把打铁花做成常态演出,武汉杜堂村打造“木兰不夜城”,一边是“影像+经济”,一边是“游客+订单”

有专家提醒,短视频和文旅的同频共振,能把一时的热闹沉淀成长期的产业,关键在把内容和在地优势绑在一起,这也是我在这个小院里反复感到的底气

当然,并非所有乡村影像都如此松弛真诚

多位观察者提醒,有的创作者为迎合算法,过度商业化、搞猎奇,把乡村符号化、消费化,热度上来了,乡土气却淡了

我看着李思田把安全帽往下一按,继续对词,心里还是愿意相信这一撮人能守住分寸

守住分寸,才有下一个镜头

傍晚起风,院子里灯一亮,影子被拉得很长

村庄中的“银发剧组”:平均年龄65岁,酬劳是零钱和鸡蛋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有人把木板门向里掩了掩,李东华抻抻衣袖,清了嗓子,像开场前的小仪式

“兵马不动……”他又念了一遍,声音不大,稳当

村里最大的演员82岁,平均年龄也过了65岁,年轻人一只手能数过来

在这个剧组里,鲍小光既像导演,又像他们的小辈,吆喝场面,也端茶递水

我问鲍小光,下一步想拍什么

他笑,说想把西游、水浒都试一遍,但最想拍一部属于乡村的电影,演员还是这些叔叔阿姨,故事就从这个院子出发

他知道海浪不会停留太久,于是尽量在退潮前多跑两步

“风口来没来我说了不算,但真诚能不能打动人,我心里有谱”

这句像给自己打气,也像对着镜头说给所有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刷到一个说着阜阳话的“丞相”,手里拎着锄头又一本正经背台词,别急着笑走,停一秒看看他眼睛里的亮光

那一秒里,勇气和生活,两样都不缺

而这群银发演员的下一场戏,会不会就从你点开的那条视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