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在中美经贸磋商中闹了笑话。10月30日,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与釜山元首会晤共识相继公布,双方在稀土、半导体、航运等领域的对抗暂时停止。特朗普对此表示满意,并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大洋彼岸的荷兰政府却陷入焦虑。美国暂停对华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意味着荷兰此前紧跟美国步伐干预中资企业的行为变得毫无意义。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罢免中籍CEO并强制托管中方股权,试图以此换取美国的战略庇护。

但荷兰低估了中国在全球市场和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及反制决心。ASML公司在中国拥有35%的市场份额,同时依赖中国供应30%的稀土。在中国的反制措施下,ASML仅一个月就丢失了三笔大额订单。安世半导体中国区迅速宣布独立运营,切断与荷兰总部的业务联系,导致欧洲汽车产业链陷入芯片短缺,多家车企被迫停产或绕开荷兰直接对接中国工厂。

更讽刺的是,中美达成协议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可以恢复对华合作,而荷兰因自缚手脚错失了这一窗口期。目前,中荷半导体贸易量急剧下降,中方稀土管制进一步堵死了荷兰半导体供应链替代的可能性。

荷兰还面临外交孤立与盟友背弃的风险。此前,荷兰曾推动欧盟跟进美国的管制政策,但遭到德国汽车行业的批评。德国总理默茨表示仍在寻求解决方案,不希望冲突升级。法国虽曾炒作《反胁迫工具法案》,但在实际利益面前不敢与中国撕破脸。如今,“美方松绑、荷兰被套”,德法自顾不暇,欧盟内部将对荷兰的做法产生强烈质疑。

荷兰窘境的根源在于盲目依附美国霸权、误判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鲁莽政策以及投机心态。卢特尼克推出50%穿透性规则时,以“协同遏制”为诱饵拉拢荷兰,实则只是将其当作对华施压的棋子。荷兰未能看清这一点,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一颗被美国利用后丢弃的棋子。
解铃还需系铃人,荷兰要结束这种尴尬局面,需跳出零和博弈思维,摒弃跟风心态,重新找准自身定位。建议荷兰抓住中美暂停规则的一年窗口期,尽快与中国重启半导体领域谈判,修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荷兰应推动欧盟建立独立的对华科技政策,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附,构建盟友间的利益协商机制,避免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荷兰应回归中立务实的传统,凭借其在半导体设备、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优势深耕全球产业链细分市场,而非充当美国霸权的马前卒。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