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回应博士招生规模 树立新标杆!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计划招生约5000名,校本部招生额度约为4000名。这一数字较2025年的4000名有显著增长,在国内顶尖高校中树立了新的博士培养规模标杆。此举不仅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从横向对比来看,上海交大的此次扩招力度空前。哈佛大学2024-2025学年新招博士生仅1366人,而上海交大的招生计划是其三倍多。全美排名前20的高校年度博士毕业生总和约1.4万人,上海交大一家的招生量就占到近三分之一。在国内,这一规模也处于第一梯队,与浙江大学2026年预计超5000人的招生计划、清华大学2025年4500人的招生规模形成呼应,共同构成顶尖高校博士培养的“5000人俱乐部”。学校明确表示将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和生源情况动态调整,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体现了扩招中的审慎态度。
招生简章明确了多元选拔路径与严格的报考门槛,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招生方式包括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本科直博与推免生政策衔接,硕博连读面向本校优秀在读硕士生,申请-考核制则覆盖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英语水平要求需满足六级≥425分、托福iBT≥90分或雅思≥6.0分等条件之一,且不设学校层面统一英语考试,由院系制定具体标准。报名通道分两批开放,分别为2025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2026年3月15日至4月20日,考生需关注院系具体截止时间,通过材料初审、综合考核、研究生院审核等多环节选拔后方能录取。
此次扩招是我国博士教育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博士生招生15.3万人,较上年增长10.31%,在校博士生已达61.2万人,是2011年的2.26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重点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扩大基础学科直博生和专项计划规模。上海交大作为顶尖研究型高校,此次扩招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积极响应,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更多博士人才的培养将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智力支撑。同时,专业学位博士的发展成为重要增长点,上海交大2024年新增应用心理专业博士点,丰富了博士培养的学科结构,与学术型博士形成互补。

面对扩招引发的“学历含金量是否稀释”的热议,需要客观理性看待。从培养保障来看,上海交大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通过遴选委员会材料审核、综合考核(含专业测试、面试、导师组评价)等多重环节严把入口关,拟录取名单分两批公示接受监督。从行业需求来看,随着产业升级和科研创新的深入,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重点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8.65万人,仅为美国同期预测值的41.95%,博士人才总量仍有提升空间。但扩招也对培养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平衡导师指导精力、科研平台承载力与招生规模的关系,成为高校需要持续破解的课题。
上海交大2026年博士招生政策的发布,既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主动调整,也是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对于考生而言,多元的报考路径、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清晰的选拔标准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于高等教育领域而言,这一规模调整引发的关于质量与规模、精英化与大众化的讨论,将推动博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未来,随着教育部正式招生计划的下达和学科布局的动态优化,上海交大的博士培养将在规模扩容与质量提升中寻求平衡,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高端智力动力。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