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国家安全部发布案例,提醒人们警惕指尖上的泄密风险。某涉密单位办公室主任孙某为了工作便利,违规拍摄机密级文件,并使用图文识别小程序转化为电子文档。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小程序将涉密内容自动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上。尽管孙某认为删除本地文件就安全了,但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员工却将这些涉密文件打包倒卖。最终,涉事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孙某也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受到严厉处分。
某市直机关新任干部蒋某参加市委某会议后,为炫耀公务员身份,擅自将会议领取的秘密级文件首页拍照上传至朋友圈。虽然他在领导责令下紧急删除照片,但好友已截图保存并转发,造成泄密。事后,蒋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国家安全无小事,指尖泄密需谨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相关可疑情况,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