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次中俄财长对话期间表示,俄中两国已基本脱离西方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目前几乎所有支付均以卢布和人民币完成。据报道,当前俄中双边贸易中99.1%的结算采用两国本币,这一比例较之前进一步提升。西卢阿诺夫认为这些数字“不言自明”。

西卢阿诺夫指出,这一转变不仅让两国成功规避了与美元、欧元挂钩的“外国不友好基础设施”,更得以避开“不友好国家”的西方银行体系。此前贸易支付主要依赖美元和欧元,资金需通过西方银行流转,而这些银行随时可能中断相关结算业务。因此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巩固这一成果,并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正在中国访问,应邀同中方高层举行一系列高级会晤。在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上,米舒斯京强调,美元和欧元在俄中贸易交易中的份额已降至最低。他提到,美元和欧元在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经降至统计误差的水平。
据塔斯社早前报道,中俄会谈的重点包括发展贸易与经济合作、增强物流互联互通与产业协作、加强能源伙伴关系,以及扩大在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的合作。根据俄罗斯财政部官网发布的讲话内容,西卢阿诺夫宣布2024年俄中双边贸易额达到2450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他表示,俄中经济体系已充分证明了自身韧性,即便在西方压力下依然能够稳步发展。
西卢阿诺夫进一步强调,俄中伙伴关系的可靠性已通过多年共同发展历程得到充分印证,两国关系已积累充足韧性,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秩序转型的关键时期,俄中合作更是至关重要的稳定因素。他还明确了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四大合作优先方向:维护双边金融基础设施稳定,搭建新的可靠结算渠道,助力双边贸易增长;为企业创造有利发展环境,支撑双边投资增长,推动联合项目落地;为两国公民提供便捷清晰的支付机制;在国际平台及多边发展机构中协调合作,就全球经济金融议程核心议题制定互利共赢的统一方案。
综合俄媒报道,俄罗斯央行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显著上升,已成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货币,俄罗斯也由此跻身全球最大人民币储备持有国之一。与此同时,为应对西方制裁的“去美元化”策略,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转向以人民币为主导的资产配置,其流动性资产部分完全剔除美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稳定卢布汇率,同时支持俄罗斯与非西方国家的贸易结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俄人民币互换协议下的互换资金规模已达15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32个与中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中,这一规模与瑞士并列第11位,充分体现了中俄金融合作的活跃程度与重要性。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