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面塑艺人在合肥出摊走红网络 指尖上的热爱与坚守(非遗面塑活动) 99xcs.com

非遗面塑艺人在合肥出摊走红网络 指尖上的热爱与坚守!糯米面团在他掌心翻折揉捏、几经塑形,再拿起抹刀细细勾点眉眼、轻轻刻划纹路,不过片刻,一个圆憨灵动的面塑形象便跃然指尖。他叫尚书才,和妻子在合肥守着一个小而暖的捏面人摊。原本低调的手艺,因网友随手拍下的视频走红网络后,他们的小摊成了不少人专程打卡的“宝藏地”。

纯手工捏制,每一个都藏着巧思。11月4日傍晚,寿春路的路口渐渐热闹起来。67岁的尚书才和妻子刘女士准时出摊,玻璃罩下,“水豚噜噜”圆滚滚地发着呆,“哪吒”双手插兜神气活现,蓝头猫“小八”咧着嘴憨态可掬——这些全是夫妇俩用糯米粉手工捏制的面塑,每一个都带着指尖的温度,也藏着夫妻俩近20年的坚守。

回忆起与面塑结缘的起点,尚书才笑着说:“我学了三天就开始干,边卖边练。”最初接触这门手艺时,他凭借早年学过美术的基础,看着别人的作品琢磨技巧,把每一处细节刻在脑子里,回家后再反复练习。从最初捏制的样式略显粗糙,到后来能精准复刻顾客提供的图片形象,这条路,是由无数个潜心打磨的日夜和手上被抹刀磨过的无数道伤痕共同铺就的。每次摆摊前,尚书才会和妻子提前准备好四五十种样式,他们常从日常中揣度顾客的喜好,其中“水豚噜噜”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爆款,基本上来的顾客都会买这个。

不同于市面上用模具批量生产的树脂玩偶,尚书才的捏面人全靠纯手工制作,核心材料是他用糯米粉按专属配方自制的面团。“糯米粉捏出来光滑、结实,干了之后能放好几十年。”他拿起一个干透的作品介绍,面团的质感与粗糙的黏土截然不同,这也是他坚持传统材料的原因。制作时,他与妻子分工协作,他负责捏头和复杂部件,妻子则捏制相对简单的身体部分,“一捏就是十个,像流水线一样,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复杂的作品如哪吒、敖丙,需要耗费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为了还原角色细节,夫妇俩还特意去电影院看《哪吒之魔童闹海》找灵感。而普通款式则追求“快节奏”,既能满足顾客需求,也符合性价比原则。“太贵了没人买,我们做这个就是想让大家花不多的钱,买到喜欢的手工品。”尚书才说。

爆火以后,夫妻俩的生意不仅有线下摆摊,还有线上预约订单,甚至有外省网友要求邮寄,订单已排到半个月后。“忙得连看手机的时间都没有。”摆摊的日子里,有热闹也有冷清。“喜欢这门手艺,就想一直做下去。”尚书才坦言,现在做捏面人的人越来越少。他曾收过几个徒弟,可徒弟们的手艺总显粗糙。“这行得有悟性,还得坚持,不然捏出来的东西不精致,顾客也不认可。”

尽管传承不易,尚书才夫妇仍在努力让这门老手艺“活”起来。在别人的指导下,妻子学会了用抖音发摆摊视频,不少顾客就是刷到短视频后特意找来。“昨晚还有十多个人来买,忙到1点多。”尚书才的语气里满是欣慰。如今,他们春秋季在合肥,冬季去厦门,夏季回黑龙江,走到哪里就把捏面人手艺带到哪里。一个个色彩饱满、形态逼真的捏面人,不仅承载着传统非遗的魅力,更藏着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尚书才说:“手工的东西能带来成就感,看到顾客喜欢,我们就开心。”这份简单的初心,让这门老手艺在城市的烟火气里,持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