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家里老人记性变差,总以为是老糊涂?可能大脑里的 “隐形高速路” 早出了问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刚在《科学》期刊发了个颠覆性发现:人类大脑中藏着套纳米级 “运输系统”。
既能帮细胞 “扔垃圾” 保命,又会偷偷运送导致老年痴呆的 “毒药” 扩散。
更关键的是,它可能成为早筛老年痴呆的 “信号灯”,连治疗方向都要跟着变了。
大脑里的 “纳米快递” 能送毒?
科学家用基因工程小鼠和超高倍显微镜观察时,突然发现神经元的树突之间,伸出了一根根细得像头发丝万分之一的 “小管子”,取名 “树突纳米管”。
这东西像办公室的气动传输管,能在脑细胞间快速传送各种分子,比如维持神经活性的钙离子,还有细胞代谢产生的有毒废物。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 “清洁神器”—— 细胞自己排不掉的毒素,能通过纳米管传给邻居细胞处理。
可越研究越心惊:它居然还能运送淀粉样蛋白,这正是老年痴呆患者大脑里形成斑块的 “罪魁祸首”。
更靠谱的是,研究团队查了人类神经元的显微镜数据库,发现我们大脑里也有一模一样的纳米管,说明这不是小鼠特有的现象。
是救星也是帮凶?
这纳米管简直是 “双面间谍”。
实验里,3 个月大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还没出现忘事症状,大脑里的纳米管数量就比正常小鼠多了不少。
可到 6 个月大,两者的纳米管数量又趋于平衡了。这说明纳米管的异常增多,可能是老年痴呆最早的 “预警信号”。
这事儿太关键了!
要知道我国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才 28.6%,轻度认知障碍的就诊率更是低到 2.8%,95% 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网图
现在有了纳米管这个 “标志物”,说不定以后抽个血检测相关指标,就能在老人还没症状时发现问题,正好撞上国家提出的 “早筛早干预” 防控目标。
治老年痴呆有新招?
过去治老年痴呆,要么是吃缓解症状的药,要么是用靶向药清淀粉样蛋白斑块。
可这些方法要么拦不住病情进展,要么像多奈单抗这样,有 24% 的患者会出现脑水肿,还得花大价钱,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
新发现给了条新思路:别光盯着斑块,调控纳米管就行。
约翰霍普金斯的权炯培教授说,疾病早期可以多造点纳米管,帮着把刚出现的毒素及时清掉。
到了进展期,就减少纳米管数量,阻止有毒蛋白扩散。
这种 “按需调控” 的办法,比事后清斑块精准多了,还能覆盖药物不管用的早期阶段。
网图
结语
到 2050 年,全球痴呆症患者可能会飙到 1.53 亿,我国 60 岁以上的患者已经超 1500 万。
这根藏在大脑里的 “纳米小管”,不仅揭开了老年痴呆扩散的秘密,更给千万家庭递了根 “救命稻草”。
现在科学家正在找调控纳米管的药物,未来说不定通过简单的早筛和干预,就能让老人留住记忆。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