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华盛顿搞了个大新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就是FCC,在十月二十八号全票通过了一项新规。这事儿可不小,它给了FCC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力——可以追溯性地封杀那些早就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卖得火热的中国科技产品。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想象一下,你家里的监控摄像头、孩子玩的无人机、甚至你手上的智能手表,只要里面含有一颗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芯片或模块,就可能在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变成一块“板砖”。一场波及范围空前的技术清洗,已经拉开了序幕。
釜底抽薪的终极杀招
这次FCC的新规,狠就狠在它填补了美国技术封锁体系里两个致命的“漏洞”。过去,美国主要针对的是华为、中兴这些整机品牌,但现在,监管的触角直接伸进了供应链的毛细血管里。
新规明确规定,任何设备,只要用了“涵盖名单”上公司(比如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的任何零部件,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芯片,就别想拿到FCC的授权进入美国市场。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更绝的是那个“追溯性禁令”。这在美国监管史上都极为罕见。它打破了所有企业对法规确定性的基本信任。这意味着,FCC现在有权随时宣布,此前已经批准、已经卖出去了几百万、几千万台的设备,因为“构成国家安全威胁”,所以授权作废。海康威视立马就跳出来反对,说FCC这事儿干得“越界”了,根本没有拿出任何具体产品存在风险的证据。这种一刀切的禁令,最终伤害的是那些依赖这些设备来保障安全的小企业和美国社区。但显然,这种抗议在华盛顿的决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一场早已开始的围猎
十月二十八号的投票,其实只是这场围猎行动的高潮,而不是开始。就在投票前,一场代号“清洁购物车行动”的执法就已经在美国各大电商平台展开了。亚马逊、沃尔玛这些零售巨头,根据FCC的要求,下架了数百万条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链接。从华为的智能手表到海康威视的监控摄像头,再到大疆的无人机,一夜之间从线上货架消失。FCC主席布伦丹·卡尔的话说得很直白:这些产品可能让中国“监视美国人,破坏通信网络”。这股火甚至烧到了香港。十月十五号,FCC突然宣布,要撤销香港最大电信运营商——香港电讯在美国的运营授权。理由还是老一套:国家安全。他们认为,香港在二零二零年后的政治环境变化,让这家由商界巨头李泽楷控制的公司,与中国大陆的关联变得“危险”。过去,香港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但现在,华盛顿似乎正在亲手拆掉这座桥。从电信运营商,到为电子产品提供合规认证的中国测试实验室,一个接一个地被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踢出局。
历史重演与无辜的买单者
这套操作,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业席卷全球,美国也是用高关税和技术壁垒把日本收拾了一顿。如今,对付中国科技公司的这套组合拳,简直就是当年对付日本的翻版,只不过理由从“贸易逆差”换成了更时髦的“国家安全”。但这场技术战的代价,最终由谁来承担?FCC的逻辑是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但他们没说的是,更换全美数百万个已经安装好的监控摄像头、录像系统,这笔巨额账单谁来付?更别提无人机了。中国的大疆几乎垄断了全球七成的民用无人机市场,从好莱坞拍大片到农民伯伯喷洒农药,从消防队救火到电力公司巡检线路,大疆无人机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参议员里克·斯科特甚至直接写信给FCC,要求撤销大疆所有现存的设备授权。如果FCC真这么干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技术冷战没有赢家
这件事最让人感到寒意的是,它在华盛顿获得了两党的广泛支持。这意味着,无论白宫未来谁主政,这条对华强硬的科技路线都不太可能改变。特朗普政府开启的实体清单,如今被现任政府用更激进的“追溯性封杀”推向了新高度。技术脱钩已经不是一个未来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全球科技产业链被迫在两个平行体系中选边站。中国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反制工具早已在工具箱里准备就绪。当技术与政治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当“潜在风险”可以取代确凿证据成为制裁的理由,不确定性就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
结语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场神仙打架的后果很具体:我们能选择的好产品会变少,价格会变贵,技术创新的脚步也可能因此放缓。中国企业曾经用极致的性价比和快速的迭代,让全世界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红利。现在,这扇门正在被强行关上。华盛顿的政客们或许认为,他们正在通过建立一堵密不透风的技术高墙来换取绝对的安全。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里,试图孤立别人,最终也可能将自己变成一座孤岛。而这场博弈的最终成本,将由整个世界共同承担。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