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去世了。我们都知道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对于他具体的科学成就和贡献,很多人可能仍然不太了解。其实,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也有一位类似霍金的大科学家——沈括,他的科学成就非常显赫。他不仅撰写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还首次提出了石油这个名称,并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因此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而且,沈括不仅仅是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军事家,参与过多次战斗,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先来看看沈括的第一次外交使命。虽然外交谈判没有战斗的激烈,但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往往能避免战争的爆发。北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之后,虽然实现了和平,但双方的摩擦并未完全消失,尤其是关于边界划分的问题,经常引发争议。1073年冬天,辽国派使者来到宋朝,指责宋军在黄嵬山以北修建军事设施,认为这些地方原本应属于辽国。宋朝则坚持认为,宋辽的边界应该以长城为界,双方因此陷入僵局。两年后,辽国再次派出使者,明确表示要求以黄嵬山为界,若谈判不成,誓不归国。面对这种局面,宋神宗决定任命沈括,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带队前往辽国进行谈判。沈括一向做事严谨,不轻易草率。他为了解决这个长久未解的边界问题,查阅了大量历史文件,发现过去的文件中都有明确表示边界应以长城为界,而黄嵬山实际上位于长城以南约30里。如果接受辽国的要求,就意味着将宋辽边界南移30里。沈括知道,辽国一定非常渴望这30里土地,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宋神宗,即使为了完成使命,自己也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谈判中,沈括逐一列举了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两国的相关文件和铁证,全面驳斥了辽国要求以黄嵬山为界的无理主张。辽方提出,数里之地,绝两国之好,不利于和平,沈括则回应道,边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宗的遗产,必须坚守,丝毫不能放弃。最终,在沈括的坚决立场和有理有据的辩驳下,辽国终于同意以长城为界,成功避免了战争。尽管谈判成功,沈括仍未放松警惕。他为了弄清楚辽军在边境的驻扎情况,以便更好地部署宋军防线,他计划制作一张立体地图,也就是如今的沙盘。为了收集资料,沈括与几位军官乔装成猎人,假装去打猎,实地勘察边境的地理环境。每晚,他会把勘察结果与锯末、面糊和蜡混合,制作成模型。经过20多天的艰苦工作,沈括终于完成了一幅详细的立体地图,展现了山脉、河流、道路、桥梁、关卡等地形信息,清晰可见。这幅地图不仅直观,而且便于移动,他还命木匠制作了一个木制副本。这个木图在之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80年,为了抵御西夏的侵略,沈括被任命为延州知州,并兼任鄜延路的军政领导。刚一上任,沈括就遇到了一次棘手的事件:北宋名将种谔的部队在五原遭遇大雪,粮草不足,导致士兵发生恐慌,甚至发生了大规模逃亡。沈括面对这突发的混乱局面,沉着冷静。他没有责怪士兵,而是立即下令为逃亡的士兵准备好衣物和粮草,并指派部下迎接他们。虽然这些士兵实际上是逃兵,但沈括装作不知情,一一为他们发放了粮草,并命令他们立刻返回驻地。不到十天,三万多逃兵纷纷回到原驻地。对于逃亡的指挥官刘归仁,沈括果断决定严惩,以儆效尤,最终稳定了局势。宋神宗因此表扬沈括,并奖励了他大量金银。沈括深知,训练一支精锐的军队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士兵的素质,他利用从皇帝那里获得的奖励金,举办了马术、射箭等比赛,并亲自为获胜者斟酒祝贺。通过这些比赛,士兵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训练成果显著。仅仅一年时间,沈括就培养出了超过一千名擅长骑马射箭的勇士,使延州的兵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不久后,宋神宗决定对西夏发起战争。鄜延路位于西夏与北宋的边界,负责防卫的宋军共有九名将领。但在战争爆发前,神宗将其中八名将领调往前线,只留下沈括一人负责后方的防守。西夏军认为,宋朝的防线薄弱,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兵进攻鄜延路边境。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沈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稳住军心,并通过宣传声东击西的方式来调动西夏的军队。沈括采取了巧妙的策略,调动了唯一留下的将领曲珍率领两万大军,虚张声势地向西夏重镇葭芦进攻,西夏军上当,以为宋军的主力即将攻打葭芦,便调动了大量兵力进行防守。然而,曲珍的军队却突然转向,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西夏的另一重镇金汤。西夏守军措手不及,曲珍很快攻下了金汤,并斩杀敌人首级千五百级,还俘获了数千名西夏官兵。紧接着,沈括指示曲珍部队继续进攻葭芦,而与此同时,他派出了两支小部队,从西夏军的后方包抄,迅速向葭芦进发。西夏军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陷阱,但为时已晚,宋军最终攻下葭芦,夺回了200里土地。这场战斗,沈括以少胜多,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这次战役,不仅是北宋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也是沈括军事才能的完美体现。
(介孔二氧化硅的概述))
)
)
(下巴前突是什么面相))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