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是:2024特斯拉AI应用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
报告共计:35页
特斯拉AI双轮驱动:FSD逼近Robotaxi落地,人形机器人加速量产
作为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科技领域的风向标,特斯拉近年来围绕“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构建的AI应用生态持续升级。2024年,其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历经四代硬件迭代与数十次软件更新,累计行驶里程突破25亿公里;人形机器人Optimus完成二代减重提速,核心部件国产化配套逐步成熟;叠加全球产销量修复与新车型规划落地,特斯拉正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
FSD:从“辅助”到“自动”,硬件软件双突破
特斯拉FSD的成熟度,建立在持续迭代的硬件基础与海量数据训练之上。从2014年HW1.0依赖外部供应商芯片,到2019年HW3.0实现自研SoC芯片的全栈开发,再到2024年2月推出的HW4.0,特斯拉智能驾驶硬件完成了从“集成”到“自主”的跨越。HW4.0算力达到720TOPS(每秒720万亿次操作),是HW3.0的5倍,搭配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最远探测距离达424米,即便取消超声波雷达,仍能通过纯视觉方案实现“9.2倍出行安全”,支持自动导航、紧急制动、侧撞预警等核心功能。
软件层面,FSD V12版本成为关键转折点。自2023年底以内部Beta版测试以来,V12已迭代出数十个版本,2024年4月更是从“Beta试用版”升级为“Supervised驾驶员监管版”,标志着技术走向成熟。该版本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替代了30万行传统代码,能自主完成道路掉头、纯视觉自动泊车,甚至在2024年9月推出“真智能召唤”功能,支持85米距离内无超声波雷达车型的自动寻车。此外,V12还优化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即便驾驶员佩戴太阳镜,车内摄像头也能精准识别注意力状态,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截至2024年6月,FSD累计行驶里程已超25.7亿公里,其中V12版本贡献9.7亿公里,且里程增长速度在2024年3月后显著加快。为支撑更复杂的AI训练,特斯拉AI算力集群也在扩容——当前等效4万个H100 GPU的算力,预计2024年底将增至9万个,为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夯实数据与算力基础。
Optimus: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到“实用”,国产化产业链跟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进展同样亮眼。2024年7月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二代Optimus首次亮相,相比初代减重10公斤至63公斤,行走速度提升30%,头部新增上下左右两个自由度,灵活性大幅提升。这款机器人搭载2.3kWh电池,静坐功率约100W、轻走功率约500W,基本能满足一天的使用需求;其双手具备11个自由度,可抓取重物并完成精细操作,比如拧螺丝、拿取细小零件。
Optimus的核心在于28个执行器——14个直线执行器用于肘关节、膝关节等活动角度约180°的部位,最大拉力达8000N;14个旋转执行器则适配肩关节、腰部等活动角度超180°的关节,通过谐波减速器实现高精度传动。这一结构设计既保证了运动灵活性,也为量产降本提供了可能。
国内产业链已快速跟进这一赛道。三花智控聚焦机电执行器研发,配合客户完成多轮试制与送样;拓普集团研发的电驱执行器、旋转执行器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北特科技、双林股份则在丝杠等核心部件上突破,为执行器提供关键配套;兆威机电开发的灵巧手采用全驱动模式,能适配复杂抓取场景。这些企业依托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正成为Optimus量产的重要支撑。
市场表现修复:降价促销拉销量,新车型布局未来
2024年,特斯拉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推动全球产销量逐步回暖。第三季度,其全球销量达46.3万辆,同比增长6.4%;产量47万辆,同比增长9.1%,这一增长得益于主力车型降价与零息购车政策——以Model 3为例,其标准续航版价格从最高35.4万元降至24.5万元,大幅降低消费门槛。销量增长也带动收入修复,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营业收入达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在产品矩阵上,特斯拉正从“爆款单品”向“全场景覆盖”拓展。除了当前主力的Model 3/Y,其规划的新车型涵盖多个细分市场:2025年将推出2.5万美元的入门级轿车(尺寸比Model 3小15%,续航超400公里)、中高端SUV与两门轿跑(后者0-60英里/小时加速不到1秒,续航超1000公里);2026年则计划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取消方向盘、踏板与后视镜,采用鹰翼门设计,完全依赖FSD实现自动驾驶。
产能布局也在同步扩张。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Y年产能超95万辆,是全球核心生产基地;德州工厂承担Cybertruck生产,年产能达12.5万辆;蒙特雷超级工厂预计将形成数百万辆产能,为新车型量产提供支撑。
从智能驾驶到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双轮驱动”不仅是技术探索,更在重塑未来出行与工业生产的场景。随着FSD技术进一步成熟、Optimus逐步量产,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特斯拉正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为全球智能科技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