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周 晶
“智能卡口系统发出一起预警类异常报警。”11月3日,扬州海事局广陵港区快反处置中心,中心负责人徐超通过监控确认后,立刻调派一架无人机高空“喊话”,原本想在船舷边随意溜达的船员经提醒回到安全区域。这是长江江苏段广陵港区水域日常管理的一幕。
这里年进出港船舶约1.8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船只来来往往,进出港口只需‘刷脸’即可搞定。”
何为“刷脸”,徐超指着长江岸边一处监控抓拍设备介绍,这套“智能卡口系统”通过抓拍船舶外观自动识别名称后,将信息反馈至江苏海事局“智汇江海”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根据船舶守规情况进行信用“加分”或“扣分”,实行分级分类管控。“信用分高的船舶有更多‘优待’,信用分低则可能面临限制。”徐超说,“信用+船脸谱”的创新管理方式将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便利,大大提升长江水域通行效率。
在现代市场交易环境中,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扬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枫解释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信用体系承担着供需高效衔接的基础性作用,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
仪征智慧物流园聚集130多家企业,每天有超500辆货车提供货运服务,禁区通行证申请成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不同车辆的资质不尽相同,对行驶路段需求多样,以往光申请通行证就要耗费很长时间。”物流园总经理张伟告诉记者,仪征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创新推出“信用+通行”服务新模式后,就能手机一键办理通行证,省去不少时间。
“这里是‘信用+通行’运行的‘最强大脑’。”仪征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大队长李峻带着记者来到指挥中心,电子大屏清晰显示路段通行情况,轻点鼠标即可快速核对企业申请信息与信用档案,并提供可行路线建议;电子警察智慧系统则会自动识别已备案货车,精准过滤合规车辆。“我们还推出‘帮代办点’服务,通过政府职能转变破解货车‘一刀切’限行与物流保供的矛盾,大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李峻说。
今年,扬州市编制出台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和守信激励措施清单。对照“一目录两清单”,扬州对信用数据收录与奖惩设计查漏补缺,能精准满足地方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信用管理需求,提升信用体系对扬州经济社会生活的适配性与支撑力。
不久前,宝应某物业公司所管理的一个小区,因消防不规范收到一纸处罚通知书。被处罚意味着信用受损,近期的贷款发放、投标都会被叫停。令人意外的是,随处罚通知书一并寄来的还有信用修复通知书。公司负责人在履行完行政处罚、填写材料提交信用系统后,公司恢复正常信用,也顺利拿下新一轮投标。“这让我时刻牢记守规经营才能行稳致远,更加提振了发展信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如今,更多“信用+”特色场景就在身边:“信用+电力+金融”服务实现信用证缴纳电费、低利率融资,“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信体系建设,“先诊疗后付费”为群众提供基于信用的线上挂号、门诊缴费等创新服务模式……除此之外,该市还形成“信易行”“信易惠”等近30个“信易+”场景应用,创新实行“信用代证”“无感修复”,将新签约招商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平台。
近年来,扬州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探索走出一条以信用“促发展、优服务、强根基”的新路子。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保持前10%,“诚信扬州建设”入选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典型案例。扬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陆安亚表示,未来将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品牌建设、改革创新、场景打造等方面勇争一流,全力打造“信用扬州”营商环境特色品牌。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