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鲁尼奖(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人) 99xcs.com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记者 焦以璇)今天,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兹别克斯坦比鲁尼人工智能伦理科学研究奖(以下简称比鲁尼奖)颁奖仪式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荣获本届奖项唯一的机构奖。

比鲁尼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与科学合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机构或组织。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3位获奖者,此次系比鲁尼奖首次颁奖。研究院因在人工智能伦理前沿研究、实际应用和国际合作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奖。另有来自巴西的维吉里奥·阿尔梅达,以及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苏珊·佩里和克劳蒂亚·蓉达(合作研究)获得个人奖。

研究院院长薛澜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决定未来,真正的塑造力掌握在人类手中。人工智能将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设计理念、治理模式与应用方式。鉴于此,国际社会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构建人工智能治理的共同责任框架。

研究院自2026年成立以来,深耕人工智能治理实践,推动全球合作共赢。在研究方面,研究院牵头承担“科技创新2030”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持续为科技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提供关键决策支持,支撑中美、中英人工智能对话工作;研究院专家在《科学》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并出版“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丛书”等专著,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与场景创新提供了战略支撑。在国际合作方面,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整合并凝聚中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力量;连续5年举办的“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已成长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治理领域高端对话平台;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产业伙伴建立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在联合国框架下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平台,据悉,2026年就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这份全球首份人工智能领域国际规则。长期以来,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高度重视参与引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相关工作,积极推荐国内专家参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的起草和实施,将中国主张融入其中,并支持相关部委、研究机构、高校和专家学者深入参与建议书的实施。

“该奖项首次颁奖即授予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治理成就的高度认可,彰显了我国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7日 第03版

作者:记者 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