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碎片危机需要蓝星共同作答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三位勇士已在轨驻留超过180天。神秘浩渺的太空,总是带有许多未知,人类的探索是伟大的,但自然与科学也足以令人敬畏。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会停止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依然会对中国航天充满信心。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废弃航天器及相关部件是空间碎片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占比超过40%,包括退役卫星、火箭残骸、航天器解体残骸等。其次是航天活动中的操作废弃物。另一类是航天器碰撞与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这是碎片数量不断增加的关键原因。别小看空间碎片的威力。即使是直径小于1厘米的空间微小碎片,凭借极高速度带来的巨大动能,也能对航天器造成致命损伤。
自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太空探索活动频繁,空间碎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地球轨道上可被持续追踪的较大空间碎片已超过4.4万个;尺寸在1厘米以上、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的空间碎片数量估计超过100万个。这些宇宙中的“隐形杀手”,虽不像陨石般硕大,却很可能给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也深刻地警醒着人类:太空探索既是科技之旅,更是文明之路,在打开太空世界的同时,也需要全球共同维护太空的安全秩序与和平环境。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了让失效的卫星或火箭舱段重返大气层销毁,减少太空污染、保护太空环境,我国航天科研人员研制的“离轨帆”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太空垃圾,减少太空污染,中国航天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妥善收纳并严密封存后,再让垃圾随天舟货运飞船离开“太空之家”。为了应对空间碎片,中国航天通过加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等措施,不断探索解决方案。
空间碎片问题具有全球性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应有充分的共识与行动。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及时交流共享相关信息,与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有关机构建立飞行安全沟通机制,共同维护在轨航天器安全,为人类挺进太空筑牢防护网。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