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着众多优秀的演员,其中有一部分演员,他们不仅具备出色的演技,还承担着特殊的历史角色,他们被称为“特型演员”。这些演员专门饰演一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其中之一,便是饰演蒋介石的特型演员——孙飞虎。
虽然孙飞虎从外形上并不完全像蒋介石,但他凭借出色的演技,成为了最能把蒋介石的形象和气质演绎得最为接近的演员。正是这种演技,让他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下面的故事,便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1981年,地点是南京的中山陵。这天上午,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电影《风雨下钟山》,摄制组来到了中山陵拍摄一场关键戏份——蒋介石来到中山陵祭拜国父孙中山。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摄制组提前与中山陵的管理人员协调,限制游客进入,确保拍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给自己定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打算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拍摄,大家也都理解并配合,尽管等待时间较长,游客们并不介意。
然而,电影拍摄进度并不像预期那样迅速,时间慢慢超过了原定的两个小时,随着游客的增多,场地变得越来越拥挤,大家开始不耐烦,抱怨声渐起。“我们是外地来的,怎么能等这么久?”一位游客发出了不满的声音,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
就在这时,拍摄终于结束,孙飞虎穿着蒋介石的服装,从车里走了出来。由于他还未卸妆,依旧保留着蒋介石的形象。游客们一看到他,立刻兴奋地大喊:“蒋介石来了!孙飞虎来了!”刚才还在抱怨的游客们立刻变得兴奋,纷纷涌向孙飞虎,表示激动和喜爱。孙飞虎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并努力维持秩序。
游客们纷纷请求与孙飞虎合影,刚开始是一个人提出,瞬间成千上万的游客都蜂拥而至,大家都希望能与“蒋介石”合影。孙飞虎没有拒绝,他非常耐心地和每一位游客合影,尽管这让他忙碌了整整两个小时。那两个小时里,孙飞虎几乎累瘫了,浑身湿透,但他并没有抱怨。看到大家对自己的喜爱,他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
在合影结束后,还有不少游客上前送给孙飞虎一些食物和饮料,他们关心孙飞虎刚拍完戏,又和大家合影那么久,肯定非常疲惫。孙飞虎拿到的食物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他激动地感谢大家:“谢谢,谢谢。”此刻,他的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泪水,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在这一切发生时,一对来自台湾的老夫妇也走了过来,与孙飞虎攀谈。通过交谈,老夫妇透露他们是专程从台湾来南京中山陵旅游的,没想到会遇到拍摄,甚至见到了孙飞虎。工作人员上前劝阻,但孙飞虎摆摆手,表示自己希望与这对老夫妇再多聊会儿。老夫妇也激动地握住孙飞虎的手,说:“我们见过蒋先生,您演得太像了,谢谢您。”他们的话语让孙飞虎感动不已,泪水再次涌上了眼眶。
孙飞虎并未想到,自己饰演蒋介石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他曾担心过,在演蒋介石时,会因为这个角色的争议而受到观众的责骂或攻击,像陈强老师在演坏人黄世仁时那样,遭到过激的观众扔石头。但孙飞虎从未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后来他思考了许久,终于总结出,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时代不同了。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了繁荣富强,人民生活逐渐改善。曾经压迫人民的旧势力,已经不复存在。陈强老师当年饰演黄世仁时,正是那个社会刚刚走出压迫的时代,观众自然会对坏人产生强烈的反感。而现在,观众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更为宽容。
第二,蒋介石作为历史人物,有功有过,不是单纯的“黑”或“白”。观众理解并接受,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多面性的。
第三,国共曾经合作过两次,历史的变迁也让国共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观众对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太多的偏见。
第四,孙飞虎本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员。他在演艺圈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演技,凭借真实的表演打动了观众,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孙飞虎后来还出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依旧饰演蒋介石。每一次他出现在公开场合,都会引来观众的热情,他的人气和观众的喜爱始终没有改变。孙飞虎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演技,更因为他对角色的尊重和用心,他赢得了观众们的真心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