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期的开场节目组安排了双高胎与四士同堂的对决,并且大力渲染了“弑父”这一情节(即四士同堂小队成员出走后,在与他们对战中打败了他们)。这一情节的设置无疑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并非这一点,而是为何在相似的情况下,四士同堂依然能够遥不可及地领先。
双高胎显然是从“十上无难事”小队中脱颖而出的队员,和四士同堂的思路与脑洞如出一辙。在第四期的演绎中,双高胎选择了一个“半撞题”,制作了一个架空的历史故事。双高胎的故事设定在明朝,而四士同堂则设定在清朝。
从前期采集的细节来看,双高胎的表现一直是稳妥的,不论是剧本的讨论、展演效果,还是笑点的铺设,整个呈现都表现出第一梯队的水平。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跃跃欲试”,想着如何在节目中完美表现这个“弑父”的情节。
然而,节目组的安排更是巧妙。双高胎这边,万事顺利,尽显光彩,而四士同堂的状况则大不如人意。小队成员未能凑齐,刘旸因为参加脱口秀晋级,而松天硕则因其他演出错过,剩下的两人无可奈何,尴尬对视,最终无计可施。
从表面上看,这一对比似乎意味着双高胎必胜。这不仅是全方位的压制,更像是提前锁定的胜局。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意外。四士同堂竟然以全场最高分9800分获得胜利。这个结果的反转,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我们需要认识到,节目组的策划正是如此,巧妙地通过让观众觉得双高胎稳赢,最终制造出一个震撼的反转,从而带来更大的观看兴趣。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双高胎必胜,又有谁会继续看这个节目呢?
双高胎能找到一个皇帝替身的创意,确实不易。毕竟他们的创作局限性非常明显。在上一季,四士同堂的带领下,他们挖掘的创意几乎已被挖尽,要想突破自我,几乎变得极为困难。而且,酷放与天放这两位成员,并不像四士同堂的小队那样具有全面的能力。一个小队的上限直接决定了队员的表现限制。酷放擅长的小包袱和耍小聪明的手段,如双高胎的“龙袍加身”,几乎没有什么亮点。
尤其是开始时,高超放毒药躲在屏风后的情节,尽管具有潜在的笑点,实际表现却只是“隔靴搔痒”。故事的结局,虽然是圆满的,但却像流水账般毫无惊喜。你说它好,虽然没出彩,却也不算坏;你说它差,实际上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这便是双高胎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四士同堂则另辟蹊径,创作了一个充满讽刺和戏剧性的故事。他们以“状王宋世杰”为题材,讲述了一个状师为救舅舅,勇敢挑战洋人和官府的故事。表面上,这个故事似乎很平凡,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才会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
在晚清时期,洋人主导了社会,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即便洋人犯了错,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选择睁眼闭眼,甚至公开偏袒。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四士同堂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愈加清晰。
他们通过反讽,借着喜剧的外衣讲述了一个更为严肃的故事——国人当自强。在故事的结尾,当真正被冤枉的七舅登场时,一切讽刺达到了高潮。四士同堂不仅让观众笑出了声,还通过这个笑料引导观众深思,让人们在欢笑过后反思创作者的意图,以及故事中的深刻含义。
或许有人会觉得,看喜剧就只是为了放松一笑,何必这么较真。但四士同堂的作品,却能够让每一个中国人瞬间感同身受。这个故事勾画出了清朝末期国人的屈辱和无力感,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却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展望未来。
许多人看完这个作品后,都不禁泪眼朦胧。那种眼眶泛红的感觉,并非因为感动,而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无力与屈辱。正是这种情感,让四士同堂稳稳占据了领先位置,背后则是深厚的国家使命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