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歧途罗生门——《新生》
今天聊聊大陆剧《新生》。
片名Regeneration (2024),别名费可的晚宴。
本剧改编自罗佳的网络小说《费可的盛宴》,用短短10集的篇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人性、谎言与救赎的罗生门。
故事围绕一个名叫费可的骗子展开。费可英文名Fake,意思是假的。故事通过受害者的视角展开,每一个人都被费可精心编织的谎言所蒙蔽。费可一人千面,是煤老板陈树发的“司长女婿”,是金融精英程浩的“贴心室友”,是外企高管苏倩的“完美情人”,是艺术生张萱的“白月光初恋”。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所谓的“受害者”同样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欲望。
剧情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揭开真相。
前六集主要展示费可是如何行骗的。煤老板陈树发、基金经理程浩、医药公司财务苏倩和女大学生张萱四个受骗者别讲述自己被费可欺骗的经历。在他们的叙述中,费可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骗子,利用信息差和人性弱点,骗走了他们总计7300万的巨款。
第七集迎来了全剧最精彩的反转。原来这四个受害者也并非善类。陈树发为了攀附权贵,逼迫女儿嫁给费可;程浩贪图费可的男色;苏倩隐瞒已婚身份,找费可当小奶狗;张萱则为了上位不惜出卖自己。这一集揭示了"全员恶人"的真相,费可之所以成功行骗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贪念。
第八、九集开始追溯费可的过去。他本名李泽瑞,是一个天才少年,却因高考替考事件毁掉了前程。原生家庭的不幸、社会的冷漠,一步步将他推向了犯罪的深渊。这部分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天才如何堕落成骗子的心路历程。
最后一集是结局,结局画面定格在何珊的小说文稿上,暗示我们看到的只是何珊叙述的版本,真相究竟如何需要观众思考。
《新生》上演了一场新时代的罗生门。剧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体。
费可这个角色尤其耐人寻味。他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作为一个天才少年,他本该有光明的前途,却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一步步走向了犯罪。
《新生》采用罗生门式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拼凑出事件的真相。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剧情的悬疑感,也暗示记忆会自动篡改美化。
剧中每个人讲述自己与费可的故事时,都不自觉地美化了自己,丑化了对方。直到何珊提出质疑,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这让观众意识到,看到的真相往往只是经过主观筛选和修饰的版本。
而且要知道,结局暗示整个故事可能只是成功记者何珊的叙述。她声称高中与费可在天台写下粉笔字誓言,在闪回中墙壁却空空如也。她坚称未举报替考,在小说里,保送名额只有一个,举报掉费可后,何珊就能拿到保送名额。
剧中展示的各种骗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从杀猪盘到宰熟诈骗,从信息差犯罪到情感诈骗,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陷阱。
骗子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贪婪、虚荣、急功近利,都会成为破绽。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避免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费可拥有近乎天才的学习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精湛的演技和缜密的布局思维。他能轻易洞悉他人的欲望与弱点,并以此编织出天衣无缝的骗局;他能伪造身份、操控人心、在多个角色间无缝切换,将一场场“交易”玩弄得炉火纯青。他的智慧与技巧,足以让他在任何正当领域攀登高峰。
即使拥有再高的智慧,如果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最终也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他越是巧妙地欺骗陈树发、程浩、苏倩、张萱,越是深陷于谎言编织的罗网;他越是熟练地切换身份,越找不到真实的自我归处。他看似掌控全局,实则被仇恨、贪婪和虚无彻底吞噬。智慧赋予他新生的假象,却最终导向彻底的死亡。
命运馈赠的每份礼物,都已经暗地里标好了价码。《新生》没给任何人“新生”的机会。费可死了,陈树发等人坐牢,何珊看似全身而退,却永远困在自己写的故事里。
出身破碎家庭的费可用前程换仇恨,以替考向继母报复,用保送生的未来兑换一场复仇快感。这份仇恨的价码,是他从优等生沦为诈骗犯的堕落起点。
其余四人陈树发、程浩、苏倩、张萱则各怀贪欲。煤老板陈树发用4000万为女儿买“阶层跃升”填补自身虚荣,程浩以2000万豢养“完美伴侣”掩盖情感空洞与性向焦虑,苏倩用1300万购买年轻爱人麻痹中年危机,张萱透支身体换取星途,最终沦为整容失败的牺牲品。金钱买来的心安,终究是镜花水月。
作为全剧最复杂的操盘手,何珊以“揭露真相”之名行名利收割之实。当众人入狱、费可溺亡,何珊以他人血肉为祭,携U盘真相登上事业巅峰,同时也永陷道德深渊。
复杂人性罗生门,
智慧歧路终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