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南京照相馆》密钥再次延期,目前票房已达30.16亿。暂列2025年第三位,前两名是票房154.46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和36.12亿的《唐探1900》。
今年39岁的申奥,通过《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两部电影成为导演界翘楚。票房前两位的导演,饺子45岁,陈思诚47岁。中国电影在第六代之后,就不再进行代际划分,而第六代导演们也都已经年龄偏大,相对年轻的贾樟柯也已经55岁。
因此,陈思诚、饺子、申奥都可归为新一代年轻导演行列。
我认为这不是巧合,年轻导演们有更新颖、更多元的创作能力,同时因为作品不多也可以跳出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而且年龄决定了他们与当下年轻的主流观众更容易有情感共振,这些,都是票房成功的先决条件。
与之相反,今年还看到不少前辈导演们纷纷折戟。
春节档的《射雕英雄传》票房垫底,徐克导演已经75岁,他依然坚信老一套的武侠和不太能搬上台面的特效可以征服观众,结果被市场教育;
60岁的林超贤,《红海行动》成功之后再拍《蛟龙行动》,结果市场让他意识到只靠“硬”这个字已经不足以支撑票房,他应该多思考年轻人想要什么;
管虎也不年轻了,今年58岁。《东极岛》有可能是年内亏损最多的电影,因为成本很高,这部电影充分证明了大导演们占了最多资源,却很难贡献佳作。
……
从这个思考出发,进而想到票房标志的是商业上的成功,当然不能决定电影品质的好坏。有艺术追求的大导演们,基本都拍过叫好不叫座的优秀电影,比如徐克有当年公映时无缘内地的《青蛇》等难以细数的佳片,林超贤拍过票房只有1亿多的《破风》,管虎早年拍过特别棒的《上车,走吧!》。
但互联网普及后,口碑发酵越来越快,年轻导演们的作品,好电影不一定会有好票房,但票房高的往往品质和口碑都不会太差。一次成功或许是运气,但第二次成功则是实力。而下面要说的五位有两部或两部以上作品票房都超过30亿的导演,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先说饺子。
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结果毅然决定转行做动画。蛰伏了很久,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砍下50.35亿票房。接着又等了差不多六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154.46亿的票房神话。与此同时,饺子成立的可可豆动画,在出品方名单上,也从第一部的第三位,跃升至第二部的第一位,同时导演田晓鹏的十月文化传媒出局。
再来说郭帆。
他其实入行很早,只不过当年的《李献计历险记》等作品票房不算成功。之后他和陈思诚、肖央、路阳等导演一起赴美,去派拉蒙学习归来后,就开始创作《流浪地球》,上映后拿下46.87亿的票房佳绩。
成功背后的辛酸难以细数,郭帆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电影筹备阶段,预算吃紧,怎么算都不够,郭帆拿着自己做的动画预演,一个个的“求”演员们,用极低的片酬加盟,帮他完成这部电影。之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电影到了中后期资金耗尽,是吴京出钱又出人,帮他把电影做完。投桃报李,《流浪地球》的出品方名单里,给了他启动资金的中影和北京文化排在前两位,帮他雪中送炭的吴京排在第三位,他自己的郭帆影业被挤到第四位。
到第二部有底气了,中影依然打头阵,郭帆影业排在了第二位,吴京的登峰国际位列第三。
还有差点忘掉的贾玲。
《你好,李焕英》54.13亿,《热辣滚烫》34.17亿,贾玲是名副其实的最成功女导演。贾玲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拍进电影,为了拍《热辣滚烫》里的拳击用一年的时间减重100斤,她用真诚和努力赢得观众的认可。不太看重名利的贾玲,《你好,李焕英》时把自己执掌的大碗娱乐放在出品方第六位,票房虽然大卖,可她赚到的不算太多。
到了《热辣滚烫》,她依然没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大碗娱乐位列出品方第五位,她把大麦娱乐、阅文都放到了自己公司的前面,哪怕谁都知道这绝对是一部稳赚不赔的电影。
之后呢,贾玲卸任,选择离开大碗娱乐。很可能春节上映的《转念花开》会是怎样的资本结构呢?我相信贾玲自己还会投资,或许会以另外一家公司进入吧!拭目以待。
再说陈思诚。
从首执导筒的《北京爱情故事》开始,陈思诚鲜有败绩,他出道即巅峰,《唐探2》33.97亿、《唐探3》45.23亿、《唐探1900》36.12亿,陈思诚打造出了“唐探宇宙”。从系列第一部的骋亚影视,到后面成立的壹同传奇,陈思诚一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没有停歇过,到了《唐探1900》,壹同传奇终于到了万达的前面,位列出品方第一位。
最后说申奥。
2019年拍《受益人》时,他已经被宁浩“折磨”了好几年,剧本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期间他看到了另一位“坏猴子72变计划”进来的导演文牧野成功,《我不是药神》票房大卖,压力更大。
终于电影可以拍了,出大头资金的是宁浩的坏猴子,和主演大鹏的他城影业,申奥自己的裕野影业没资格进出品方名单,仅在联合出品方中占据第六席。
到了《孤注一掷》时他终于上了出品方的名单里,虽然只排在第五位。票房成功后,到了《南京照相馆》,申奥有了更大的议价权,裕野排到了第三位,比坏猴子还要靠前。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知道五位成功导演的共同点了。
他们无一例外都涉足资本,用自己成立的公司,参与自己导演电影的出品,从而拿到更多的票房分红,要远远超过前期开出的导演费。
电影是艺术创作,但也是投放到市场上的商品,导演们也是人,也有对金钱的渴望,对更多利润的期待和向往,可以让他们更有动力、更加投入的创作、去认真拍电影。
而那些票房扑街的导演们,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拿资本的钱干活,自己没有参与电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