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凌晨六点的郑州片场,杨紫艺刚刚结束了她在一部短剧中的拍摄,脸上依旧带着“坏妈妈”的妆容。她匆忙抱着行李,赶往另一个片场。机位已经架好,工作人员递上新戏的服装,她迅速换好衣服,随即投入拍摄。这种连轴转的生活,她已经坚持了三年。
如今,在短剧行业里,像杨紫艺这样能够出演“坏妈妈”的演员,早已成为剧组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在横店,一些剧组甚至开出了五千元一天的高价,专门寻找“爹”类演员,“缺爹少娘”的现象已不再新鲜。
杨紫艺的背景并不典型。她不是科班出身,曾拍过小电影、做过销售,还从事过直播工作。她的最大梦想不过是找一份月薪五千的稳定工作。然而,2023年,朋友催她回郑州,说短剧行业火了。她本想慢慢了解短剧的运作再做决定,但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犹豫。将个人资料发到通告群后,很多剧组主动联系她,邀约纷至沓来。
接连十天拍摄“妈妈”类角色,杨紫艺的收入就突破了万元大关,这让她意外地重拾了自己曾经的演艺梦想。十年前,她三十岁时正处于“比不上年轻女演员,演妈妈又显得太嫩”的尴尬年纪,没想到四十岁再度踏入片场,却成了“妈妈专业户”。在她参演的上百部短剧中,八成角色都是“坏妈妈”或“恶婆婆”。
杨紫艺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郑州的短剧片场,像她这样抓住机会的中老年演员还有不少,朱健便是其中之一。70岁的朱健退休前在铁路文工团工作,主持、唱歌、小品样样精通。郑州短剧火起来后,他被熟人邀约试水一试,结果一试就接了无数戏。尽管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三四声总是容易混淆,但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剧组对他的青睐。在短短三年内,他拍了超过两百部短剧,成为片场里常见的“爸爸”“爷爷”面孔。一次,他的老朋友在抖音上看到他,惊讶地说:“朱老师居然成‘腕儿’了!”
今年夏天,横店“缺爹”的消息引起了热搜,朱健收到的邀约多得让他感到压力,他甚至不得不减少接戏的数量。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他为自己定下了“三不接”原则:不接古装戏、不接室外戏、不接大夜戏。
那么,为什么短剧圈偏偏缺“霸总爹”和“坏妈妈”呢?郑州大地影视的制片人张黎解释道,自从《闪婚老板是豪门》火爆之后,中老年爱情题材迅速流行,加上短剧的数量与日俱增,几乎每部剧中都需要“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两类角色尽管是配角,却是整部剧的“情绪发动机”。“坏妈妈”需要吵架、拽头发,“霸总爹”则要撑场面、定基调,几句台词或一个动作就能让剧情的高潮到来。
说实话,这些角色并不需要复杂的演技,反而为许多素人演员提供了机会。比如,曾做了十年品酒师的马歌,在去剧组探班时被导演看中,因为他的西装穿搭让人觉得像“霸总”。于是,他很快被拉去拍戏,半年内便拍了六十多部,连剧本都不用试,只需要导演简单地说“首富爹”三个字,他就知道怎么演。
然而,这些演员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朱健最多时一个月拍了25天,拍得眼花缭乱,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过度工作”。与他经常合作的王丽萍,年过六十,已经出演了超过四百部短剧,其中三百五十部都是“坏奶奶”。她拍戏的辛苦,甚至累到在片场晕倒两次,现在拍戏时她总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杨紫艺的压力则更为现实,前夫留下了四五十万的债务。她拍短剧赚的钱,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直到2024年六月,她终于还清了十六万的网贷,松了一口气,但手头仍有九张信用卡未能还清。
有一次,杨紫艺生病去打点滴,吊瓶尚未打完,剧组就催促她赶紧开拍。无奈之下,她将吊瓶绑在头盔上,骑着电动车匆忙赶往片场。
更有趣的是,许多演员根本不看自己参演的短剧。朱健就从未看过一部完整的剧集,还是朋友发截图给他,他才知道自己“播出了”。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短剧的内容常常“脱离现实,给人一种虚幻感”;王丽萍也认为,短剧大多围绕“大妈吵架”展开,她曾尝试挑战“好奶奶”的角色,却被导演拒绝,理由是:“不瞪眼就不用你。”
由此可见,短剧圈“缺爹少娘”的现象,其表象是演员的短缺,实则反映了题材的集中化。剧组都集中拍摄家庭剧,且往往需要“霸总爹”和“坏妈妈”来制造戏剧冲突,因此导致了这一类角色的需求量大增。
毫无疑问,短剧为像杨紫艺、朱健这样的演员提供了新的机会,让他们在中年甚至晚年找到了既能赚钱又能满足兴趣的工作。然而,从长远来看,依赖这两类角色撑场面,不仅可能让演员陷入角色固化,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或许,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能够涌现出更多元的题材,届时“缺爹少娘”的现象会逐渐消失,这些演员也能有机会演绎不同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吵架”或“瞪眼”来维持片场的存在。而像杨紫艺所期盼的,“还清债务、演一部像样的大女主戏”,或许也能最终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