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思芜编剧,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张国强和陈瑾等联袂出演的灾难电影。影片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
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唐山大地震》获得第5届亚太电影大奖的亚洲最高票房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女主角等奖项,2012年斩获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
《 余震 》
《 余震 》
本周推荐
作者:张翎
索书号:
I247.57 1800
作者简介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望月》,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
“
那支舞本是她的火把她的明灯,她原以为它会长长远远地引照着她在舞台上的路,一直照到她老了跳不动了为止的。谁知道那光亮竟是如此靠不住啊,只晃了一晃她的眼睛,就永久地灭了,把她丢弃在跟从前一样的黑暗之中。可是,有过光的黑暗,是有了破绽的黑暗,跟没过光的黑暗不一样。现在的黑暗比从前的黑暗更加难熬啊,因为她已经见识过了光。
”
1969年,唐山的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过着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社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
方大强的家被夷为平地,他为救妻子李元妮不幸遇难,而一双儿女方达、方登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只能二选一。在救援队的催促和 “救弟弟” 的哭喊中,李元妮做出了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决定,这一幕也被废墟下的方登清晰听见。
方达获救后因地震失去一只胳膊,在母亲李元妮的愧疚与溺爱中长大。他不愿活在地震的阴影里,成年后离开唐山去杭州打拼,从打工者一步步成为企业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却始终对母亲当年的抉择心存芥蒂,与母亲的关系带着微妙的距离。
方登被误认为已死,后被解放军军官王德清夫妇收养,改名王登。地震时的 “被放弃” 成为她心底的刺,她刻意回避与唐山相关的一切,甚至隐瞒自己的身世。成年后她考上医科大学,经历了未婚生子、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内心始终被对母亲的怨恨和对原生家庭的思念撕扯。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方登作为志愿者前往灾区救援,在现场目睹一位母亲为救孩子做出类似 “二选一” 的痛苦抉择,瞬间理解了当年母亲的无奈。与此同时,方达也带着公司团队在汶川参与救灾,姐弟俩在灾区意外重逢。
最终,方登跟着弟弟回到唐山,见到了已满头白发、守着老房子和 “全家福” 愧疚半生的母亲。当李元妮拿出珍藏 32 年、当年没来得及给方登的西红柿,又扑通跪下道歉时,方登积压多年的怨恨彻底消解,母女三人终于解开了跨越三十年的心结,完成了对彼此、也对自己的救赎。
《唐山大地震》因其对集体创伤的呈现、家庭伦理的探讨,以及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成为国产灾难片的里程碑。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评价,从创作手法、文化隐喻到社会意义,构建了对影片多维的解读视角。
正如导演冯小刚所言:“如果观众走出影院后能思考亲情、生命和灾难,这部电影就成功了。” 这种引发社会讨论的价值,或许正是其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影片成功得益于对张翎小说《余震》的忠实改编。冯小刚将文学作品中的 “心理余震” 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 “西红柿”“缝纫机” 等意象贯穿全片,既保留了原著的文学性,又赋予了电影独特的视听魅力。
——张志明评
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书评影评
同时也欢迎大家留言推荐喜欢的书籍、电影
我们一起好书同阅、佳剧共赏❤
图文制作:唐振宇
责任编辑:李志勇
审 核:杜华良
终 审:褚锡强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
lib.zafu.edu.cn
)
)
)
)
)
)
)
)
)
)
)
)
)
)
)
(耳朵痒用红霉素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