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向往的生活》第七季收官,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原本追着慢综艺,却仿佛莫名加入了黄磊的话剧团建:张艺兴、彭昱畅、张子枫几乎集体消失,只剩黄磊和何炅两位“家长”陪着熬夜。节目官方先宣布“无限期停播”,转头却悄悄上线所谓的“戏剧特别篇”,海报上写着“回到蘑菇屋”,点开后却是冷冰冰的排练厅,这种违和感让我脑海中的稻香瞬间变成戏腔。
更夸张的是那两场被剪成热搜的“温情瞬间”。彭昱畅抱着大茶缸一口闷,正片里酒和脸都打上马赛克,只剩黄磊一句“他喝多了”作为旁白。我纳闷,喝酒不是经典桥段吗?当年黄磊自己泡杨梅酒,镜头都特写过。轮到小彭,就成了违禁品?观众只能看长辈微醺,年轻人就必须滴酒不沾?一剪辑,所谓“真情流露”全靠脑补,综艺更像拼图,完全失了原味。
再说张子枫捏苍蝇那一幕,她先皱眉,再合掌,最后把苍蝇送到窗外,字幕配上“万物有灵”。我心里直冒冷汗:姐,那是厕所门口刚叮过剩饭的苍蝇,放生它不如直接解决。弹幕里刷屏“妹妹好善良”,我脑中却回想起小时候被苍蝇恶心到摔筷子的夏天。善良可以,但别把不合常识的“仙女操作”硬塞给观众,真把人当傻白甜吗?
这两件事用的是同一个套路:先给艺人叠好人设,再用剪辑填漏洞,最后把观众当韭菜割。广电不允许酒上镜,节目组就把酒P成茶;观众喜欢“岁月静好”,后期就给张子枫加上圣母光环。我们以为在看24小时原生态,其实全是审核过滤和热搜预判后的安全碎片。真人秀成了“秀真人”,艺人躲进保护壳,只剩节目在裸奔。
最扎心的是,黄磊和何炅把节目当作自己的退休日记。第七季只剩两人,屋外稻田成排练场,聊天内容是“我们想排部话剧”。我懂,他们爱舞台,但观众最初点开《向往的生活》是为逃离城市,想看半夜撸串、插秧翻车、兄妹互怼,而不是看两位老师排《茶馆》。他们把“向往”的解释权收归己有,观众只剩两条路:陪看或者走人。
数据也说明一切:第七季豆瓣开分6.7,比第一季9.1掉了两档;弹幕高频词从“好治愈”变成“好无聊”。平台依然装作无事,把“原班人马”挂热搜,点进去却是飞行嘉宾轮流打卡。年轻人忙事业,节目组顺势把“合家欢”砍成“双男主 客串”,省钱又安全,却忘了观众最初是为“一家人坐门口看星星”的温暖感而来的。
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节目早不是为观众拍的,而是为艺人留的纪念册。黄磊存酒,何炅攒信,张子枫立善良牌坊,彭昱畅拿“憨憨”保险,连苍蝇都有KPI。观众想在镜头里喘口气,最后发现只是在帮他们布景。所谓无限期停播,其实就是把观众踢出群聊,再把群名改成“话剧社”。
所以别再问“下一季谁能回”。要回,就回到最初的摄像机位——不演、不剪、不立人设,让苍蝇自然飞,让酒自然喝,让年轻人熬夜打游戏。做不到?那干脆把蘑菇屋挂牌出租,至少让真正的农民住进去,他们的一天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向往的生活”。
:经济高效的水处理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成本优化(聚丙烯酸PAA包覆片状铝银粉))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