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许多主旋律剧纷纷播出,既有抗战题材剧,也有谍战剧,其中不乏一些高收视的爆款,比如《沉默的荣耀》。然而,也有不少剧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围猎》和《阵地》尤为明显。特别是《阵地》这部文化抗战题材剧,原本在央一的黄金档播出,按理说应该不会差,但直到接近大结局时,它的收视率却依旧低迷。
回顾整部剧,我认为其低迷的收视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它在设定上的问题。原本应该是群像剧的设定,却被拍成了徐璐一个人的大女主剧。对于习惯了抗战剧的观众来说,这样的调整让剧集的节奏和观感产生了偏差。《阵地》与一般抗战剧不同,它并非聚焦战场上的杀敌场面,而是通过文化领域来表现中华民族面对外敌时展现出的团结、智慧和勇敢。
尽管没有战场上的激烈冲突,剧中传递出的正能量和凝聚力同样令人感动。剧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例如,剧中的领衔主演既有我党杰出的情报专家李克农,也有文化名人夏衍。这些人物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重量级人物,充分体现了文化抗战的重要性。此外,剧中的联合主演阵容也非常强大,包括周恩来总理、田汉、巴金、王鲁彦、张曙、陶行知等在音乐和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然而,尽管这些历史人物和文化巨匠本应是剧集的核心,却在剧情中显得有些薄弱。反而,徐璐饰演的任素宁成了最受关注的角色。尽管任素宁在剧中是领衔主演之一,但她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用一个完全虚构的角色来担任领衔主演,并且她的戏份远远超过那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无疑让观众感到有些不真实,甚至觉得牵强。
虽然任素宁这个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不小,她作为战地记者,揭示了日军暴行以及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苦难,并且展现了我党和八路军的英勇和智慧,但将整部剧拍成以她为主角的“大女主”形象,无疑有些夸张和做作。这种设定让观众对剧集的信服度大打折扣。
剧中的任素宁,起初是一位凭借一篇文章在学校积累了声誉的年轻女孩,拥有一个初恋,家庭背景也十分优越。然而,命运的巨变让她的父母遭遇不幸,自己也沦为流离失所的难民,经历了诸多的痛苦和折磨。之后,她终于迎来转机,凭借文学才华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迅速崭露头角,并成为文化圈的重要人物。她的成长过程堪称典型的“大女主”逆袭模式——一开始是一个平凡少女,经过一系列磨难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化巨匠。
然而,这样的剧情设计,却让其他真实历史人物显得非常苍白无力。李克农、周恩来等重要人物在剧中的表现被大大削弱,反倒是一个虚构人物的戏份成为了整个剧集的重心。这种不平衡的安排,也正是《阵地》收视不佳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阵地》在试图展现文化抗战的过程中,原本应该通过群像剧来彰显多个重要人物的影响力,但却因为过度聚焦一个虚构的大女主角色,导致了剧情的不自然和角色塑造的失衡。这使得观众难以投入,收视低迷也就不难理解了。

)
)
)
(下巴凹陷怎么办))
)

)

)
)

)
(下颌骨后缩矫正要多少钱了解张笑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