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沉默……》,说“卧底”。(沉默11) 99xcs.com

杨亚洲导演的《沉默的荣耀》在央视八套已经播到第十二集了,作为谍战剧的“铁粉”,我每一集都一秒不落地追了下来。

之前也写过一些追剧的碎碎念,今天换个角度,聊聊那些“沉默”背后、关于“卧底”的故事。

在我看来,谍战剧的灵魂,就在一个“谍”字。

不管是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还是层层嵌套的“谍中谍”,说到底,都是“卧底”的艺术。

从古到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几乎每个领域,都上演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渗透与反渗透。

这些暗战,有时暗流涌动,有时惊心动魄;时而迷雾重重,时而刀光剑影。

我们在史书里、在荧幕上,看过太多关于卧底的故事。

也正因为这类题材百看不厌、引人入胜,才催生了一部又一部围绕谍战与潜伏的影视作品。

不论国产还是海外,这类内容总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说到谍战,我觉得离不开两大核心:一个是情节,另一个,就是执行任务的人——也就是“卧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卧底”。

能成为卧底的,绝不是普通人。

他们要有恰当的颜值、合适的身材、符合身份的年龄,更要有扎实的学识与经验、灵活的头脑、冷静的心态,以及强大的抗压能力。

他们必须胆大心细,掌握一系列间谍必备技能:搜集情报、摄影驾驶、开锁潜水、攀高密写、收发报、用枪炮、跟踪反跟踪、绑架暗杀、格斗搏击,甚至施“美人计”……几乎无所不能。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立场坚定,对派出的组织与信仰绝对忠诚,随时准备为任务献出生命。

正因为如此,卧底的选拔与训练,往往极其严苛。

他们身处不同环境,长期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多数时候只能单线联系,工作中不能有丝毫松懈。

他们隐瞒家人、孤军奋战,忍辱负重,被误解也无从辩解。

而他们的贡献,却常常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朱枫、德英、聂曦、陈宝仓……他们都是卧底,更是卧底中的佼佼者。

吴石凭借高位获取情报,一纸情报,有时可抵千军万马。

但在身份未公开的年代,连他在大陆的子女也因他“旧军界高官”的身份备受牵连,工作生活屡经波折。

朱枫不畏艰险传递情报,被捕后在狱中仍与敌人周旋抗争,展现出女革命者的铮铮铁骨。

年轻的交通员德英,因证件有瑕被捕,为保护战友与机密,她毅然奔跑坠海,用生命诠释信仰。

我后来才知道,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等人被国民党杀害于台湾。就义时,吴石57岁,朱枫45岁,聂曦仅33岁。

他们昂首挺胸、大义凛然,那份气魄,震慑了整个刑场。

他们无惧牺牲的精神,连毛人凤、谷正文等特务头子也不禁胆寒。

他们视死如归的姿态,激励了千千万万民众继续为革命前行。

还有我们熟悉的李克农、郭汝瑰、钱壮飞……这些深入敌营的“红色特工”,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阵子还看到新闻,国家安全机关连续破获多起间谍案件,真是大快人心!

在此,我想向我们党过去与现在仍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革命与建设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