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杨光做了什么,才让大家都对他如此失望?是他哪里出了问题,还是根本就存在误解?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真正去问他一声:“你到底怎么了?”这件事没有清晰的答案,他就这样被推着走,没有人愿意为他停下来,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2007年,杨光在星光大道上赢得了冠军,唱的那首你是我的眼让全国人都记住了他。那年春晚,他站在舞台上独自唱了七分钟,残奥会点燃火炬时,他也在台上。那时,大家都觉得他不容易,认为他很坚强。可是到了2014年,情况却发生了改变。有人开始揭露他迟到、摔杯子、骂工作人员、不彩排、坚决要求住五星级酒店,结果电视台渐渐不再邀请他了。曾经一场演出能拿三十万,现在却只剩三千块。曾经的英雄,转眼之间不再被看作榜样,大家不是嫌他看不见,而是嫌他忘记了自己是谁。
杨光的成长并不容易。小时候家境贫寒,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八个月大时,他就失去了视力。父母给他取名“杨光”,希望他能看到光明。十九岁那年,他孤身一人去了北京,刚开始没多久,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所有的痛苦他都默默吞下,只有音乐能让他找到一丝喘息的机会。成名之后,他没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甚至认为别人可怜他,所以应该容忍他的一切。其实,杨光的火气不是单纯的脾气,而是长时间的压抑,最终无法忍受的爆发。
当时,星光大道热衷于推选草根歌手和残疾人,社会需要一些触动人心的榜样,媒体也乐意把这样的故事传播出去。春晚让杨光站到了C位,残奥会火炬手的身份也为他增添了更多的光环。然而,一旦他犯了错误,大家的失望就更加深刻。毕竟,当初的捧得太高,跌下来也更加惨烈。
2010年以后,微博和短视频的崛起,让杨光的摔杯子视频频繁出现在网络上,满屏的热闹中,他不再是歌手,而是成为了大家的谈资。与此同时,其他盲人歌手比如王铮亮,通过不断发布新歌,逐渐稳住了口碑。而杨光呢,始终只有那一首你是我的眼,观众早已看腻了,渐渐地不再提他。
与李亚鹏因私德问题被人骂,或者黄家驹的儿子因早逝被人怜悯不同,杨光的故事是一步步从巅峰跌落的。大家看着他从火爆到崩塌,见证了他从一位励志偶像变成了被遗忘的名字。2008年,社会需要感动,但到了2025年,人们更害怕被假情假意的励志故事所欺骗,大家再也不会把“励志”的故事当做奇迹来看,而是看到普通人在一天天熬过困境。
杨光的成长历程中,没人教他如何承受压力,也没人问过他是否疲惫。媒体喜欢拍他流泪唱歌,却从不关心他背后发火的瞬间。观众感动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么善良、支持他,但他们忘了,杨光并非一面镜子,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他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掌声,而是有人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拉他一把。
现在,杨光在哈尔滨接些小演出,偶尔开开直播,但很少有人关注,他的粉丝早已散去。他不是坏人,只是他不知道走红之后该如何生活,他曾经觉得世界欠他什么,而事实是,世界只给了他一次机会,他没能把握住,反而把这机会弄得支离破碎。
我们总是把残疾人当作圣人捧在手心,但他们也是普通人,疲倦、烦躁、出错。他们也有情绪,也会迷茫,但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他们,始终要求他们样样都做到最好,却从不问一句:“有谁曾帮助过你?”杨光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我们对“励志”这一概念的误解。他并不需要我们的原谅,他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而我们,又有多少时候把别人当做工具,而没有真正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呢?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