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变胜利,印度神剧再现神操作,历史被魔改成这样(惨胜还算胜利吗) 99xcs.com

最近几年,印度的“主旋律”电影简直像开了挂一样,一部接一部地霸屏,尤其是那些“抗中神剧”,简直比宝莱坞的歌舞还要热闹!

印度编剧们仿佛掌握了“神仙剧本”的秘诀,随便一个角色都能秒变超级英雄,剧情脑洞大到让人笑出腹肌。

不过要说最近哪部最火,那必须是——《帕尔坦》!

这部《帕尔坦》在印度可是被捧成了“爱国大片顶流”,比起以前那些主角光环闪瞎眼、特效五毛钱一打的片子,这回的制作总算没那么“辣眼睛”了。

服装道具居然没那么魔幻了,至少解放军的制服不再是“拼夕夕”同款,整体画面看着顺眼多了!

在印度“抗中宇宙”里,这进步简直堪称“业界良心”!

不过槽点依然管饱:比如剧里的中国军人,一张嘴就是一口台湾腔普通话,听得人瞬间出戏,仿佛在看方言教学现场。

这操作大概是导演为了营造“异域风情”,结果在中国观众眼里,直接变成了搞笑素材。当然,这些还只是前菜,真正的“高能场面”还在后头——

最让中国观众“瞳孔地震”的,是电影结尾突然插播的“历史纪录片”环节!

画面一秒切到黑白风格,配上慷慨激昂的解说,试图把印度塑造成“正义の化身”。

可惜内容夸张到像是从平行宇宙借来的史料,熟悉历史的中国观众看完直接沉默是金……

网友辣评:这波操作让我一口奶茶喷出40亿票房!虽然夸张,但足以说明这种“自嗨式”历史在中国观众眼里,连“魔幻现实主义”都算不上。

单从电影工业角度看,《帕尔坦》确实比前辈们进步不少:特效不再像网页游戏,剧情也没出现“徒手拆坦克”的名场面,整体观感终于接地气了。

但骨子里,它还是那个熟悉的“印度特色主旋律”——用电影给民族情绪疯狂打call,顺便把复杂历史简化成“好人打坏人”的童话剧本。

尤其是结尾的“历史小课堂”,简直是把“我想洗脑”写在脸上,恨不得在每个观众心里种下“印度无敌正义”的种子。

有人觉得这是印度影人的集体狂欢,也有人趁机反思中国主旋律电影为啥走不出国门。

其实电影本身没有原罪,问题是:你是想认真讲故事,还是只想搞情绪营销?

很遗憾,《帕尔坦》明显属于后者——在国内市场赚足眼泪,对两国关系却只能贡献“负面热搜”。

最后送大家一句观影指南:看印度神剧,请自动切换成“搞笑片”模式!

毕竟现实世界可比电影复杂多了,历史更不是靠几个慢镜头就能定论的。对中国吃瓜群众来说,边嗑瓜子边吐槽,才是打开这类神剧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