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超的票房号召力还在吗?
当看到邓超新作《刺杀小说家2》票房遇冷时,不少观众发出这样的感慨。更让人唏嘘的是,很多年轻观众似乎早已忘记——邓超,曾经是演技派中的扛鼎之人。
如今在不少人眼中,邓超是那个在综艺里插科打诨的“搞笑男”,是孙俪的丈夫,是一双儿女的爸爸。但若把时间轴往回拉,你会看到他在《幸福像花儿一样》里青涩却自然的演绎,在《烈日灼心》中克制而充满张力的表演,在《美人鱼》里收放自如的喜剧节奏。
可惜,综艺成就了他,也困住了他。
国庆档进程过半,《刺杀小说家2》票房勉强突破2亿。作为四年前春节档黑马的续作,这个成绩实在算不上理想。要知道,前作当年斩获10.35亿票房,构建的奇幻世界俘获了大量粉丝。
续集保留了原班制作团队,邓超和辛芷蕾的加盟更让阵容星光熠熠。然而市场并不买账,预测票房从最初的7.23亿一路下滑至4.36亿。
有人说邓超扛不起票房,但平心而论,他在片中饰演的赤发鬼相当出彩——那种神经质般的喜感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流于表面的疯癫,而是通过眼神和语气传递出角色的失控感。尤其是被一剑穿心时那句“不解风情,还扎我的心”,平静中透着毛骨悚然的疯魔。
这种魔童般的癫狂中夹杂着复仇的挣扎,邓超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但讽刺的是,评论区里最多的声音却是:“看到他就出戏,总觉得下一秒他要开始讲笑话。”
综艺里那个永远在搞笑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即便他在电影里全力以赴,观众依然无法入戏。这种持续曝光带来的形象固化,正在透支他作为演员的信用。
想起第一次认识邓超,还是《幸福像花儿一样》里那个带着痞气的白杨。那时的他青涩却灵气逼人,把角色的叛逆与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笑容里,有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粹。
到了《烈日灼心》,邓超的演技已臻化境。他饰演的辛小丰内心戏极其复杂,而邓超用微妙的眼神和动作,将角色的疲惫、恐惧和赎罪之心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让人震撼的是影片结尾那场注射戏。为了真实感,邓超要求实拍,长达七分钟的镜头里,他的脸因生理反应不断抽搐。拍摄结束后,副导演后怕地说:“当时真以为你死了。”听到这句话,邓超当场泪崩。
这段表演注定载入华语电影史册。那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极致呈现,给观众带来难以言喻的情感冲击。
而在《美人鱼》中,他又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表演维度。夸张却不浮夸,完美融入周星驰的喜剧世界。唱《无敌》时的孤独,穿奇装异服跳舞的放浪,都搞笑得不尴尬。面对美人鱼时眼中流露的温柔与愧疚,更让喜剧有了情感的厚度。
从正剧到喜剧,从深沉到外放,邓超的戏路之宽,曾经是同龄演员中的翘楚。
那么,是什么让他的口碑一路走低?主要有两个转折点:转型导演,和长期驻守综艺。
演而优则导,邓超显然不满足于只做演员。《分手大师》5.1分,《恶棍天使》4.4分,《银河补习班》6.2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7.1分——这是他作为导演交出的成绩单。虽然口碑在缓慢回升,但观众还是忍不住喊话:好好演戏不行吗?
更伤的是综艺。2014年加盟《奔跑吧兄弟》成为他事业的分水岭。“We are 伐木累”成了流行梗,也固化了他的搞笑形象。名利双收的背后,是演员神秘感的消磨。
在《银河补习班》里,他饰演为儿子付出一切的父亲。本该催人泪下,却有观众看到他的第一场戏就笑出了声——上一秒还在综艺里耍宝,下一秒就要让观众感动,即便他演得再真挚,观众也难轻易入戏。
如今的邓超,在演员与综艺咖的身份间挣扎徘徊。得失取舍,尽在其中。
“有邓超就不想看了,疯了半辈子,本来很好的正剧苗子,把自己糟蹋完了。”看到这样的评论,不禁为他感到惋惜。即便在口碑不佳的《刺杀小说家2》里,他的表演依然可圈可点。
我们依然期待演员邓超的归来。他特有的表演质感无人能够替代,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还能扭转这个局面?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