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心,我还在。”郑则仕这一句话,不仅带着老港片特有的幽默感,还像重锤一样,把那些网络上关于他“死讯”的谣言砸得粉碎。2025年,74岁的他仍然需要亲自面对那些键盘背后的无聊传闻。想想看,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会心烦,但他却轻松一笑,第二天依旧出现在宣传活动上,精神焕发。看到他的状态,网友纷纷评论:“看人家,比那些天天熬夜刷手机的年轻人还精神!”话看似是夸奖,仔细一想,却有些刺耳,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些自称“新世代”的人,连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都比我们活得更明亮。
郑则仕的坚韧来自于哪里呢?如果你翻翻他的过去,你就会明白。郑则仕可不是出生在金窝银窝里,早年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曾在珠宝店当学徒,后来又迷上了保龄球,还凭此拿了个冠军,人生的第一道光就这样奇妙地照进了他的生活。后来他考进了长弓影业训练班,开始接触电影行业。但真正让他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是1985年那部何必有我。他自掏腰包,亲自执导并出演,演活了一个叫“肥猫”的智障青年。那不仅是表演,更像是把心掏出来给观众看。郑则仕通过这个角色,展现了被社会误解的无奈、对母亲笨拙的爱、面对欺凌时的茫然眼神,那一刻,观众的心被深深触动。正是这部电影,他拿下了人生的第一座金像奖影帝奖杯,也让“肥猫”成了他永远摆脱不掉的标签。
许多人以为,当郑则仕拿到影帝,事业会一帆风顺。然而,命运常常爱开玩笑。得了影帝后,他风光一时,但不久便遭遇了投资失败,欠下了千万的债务,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泥潭。换作其他人,可能就会一蹶不振,但郑则仕选择了用最笨、最直接的方式——拍戏挣钱。一个接一个的角色,他什么都接,只要能赚钱。这种咬牙坚持的韧劲儿,正是他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就像广东老话说的那样:“捱得就捱过。”这段经历,让他后来演那些普通市井小人物,尤其是倔强的父亲、固执的街坊时,真实感油然而生,几乎不需要再“演”。
这几年,大家确实为郑则仕担心不已。他糖尿病缠身,身体瘦弱,两鬓苍白,走在街上,似乎随时可能支撑不住。每次看到他消瘦的脸,都会不停想起那个圆滚滚、憨态可掬的“肥猫”,心里有些感伤。但在大家都以为他该安享晚年时,他却再次回归荧幕。2025年,他在TVB的新剧神耆小子中,变身为一个脾气暴躁、霸道自大的亿万富翁钱大海。你敢信吗?曾经那位用善良感动无数人的“肥猫”,现在居然变成了大佬式的人物,张嘴闭嘴都在说“我有钱,我说了算!”这样的反差,既让观众吃惊,又让大家觉得颇有趣。弹幕上有人笑称:“我要被肥猫笑死了”,也有人调侃:“这个老头坏得很,但我就是喜欢看!”
紧接着,他又出现在电影猎金游戏的宣传活动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金融圈的尔虞我诈,而郑则仕在其中饰演的是一个深谙职场规则、擅长PUA新人的“老狐狸”麦克。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每个眼神、每句台词都充满了老练和狡猾,为整部电影增添了不少分量。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北京的首映礼上,主持人提到“肥猫”时,郑则仕毫不犹豫地重现了那个经典的“甩手点烟”的动作。虽然动作不如年轻时利索,但那股潇洒劲儿却瞬间点燃了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四十年前那个天真少年与眼前这个历经沧桑却依旧坚韧的老人,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完成了无声的对话。
那么,郑则仕的成功到底依靠什么呢?是运气?是天赋?似乎都不是。更准确地说,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事实上,他的身体状况远非理想——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坚韧,像一棵在石缝中生长的古树,根深蒂固,不惧风雨。对演戏的热爱,已经成为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只要能站在镜头前,他就会继续演下去,演活每一个角色。这份执着,无关流量、无关报酬,只是一个老派艺人对舞台的最后敬意。
现在,74岁的郑则仕依然活跃在影视圈,还要时不时应付那些无聊的网络谣言。他的存在,已成为一种现象。在这个崇尚流量和颜值的时代,他像一座活生生的丰碑,提醒着人们什么是真正的演技,什么是演员的尊严。他脸上的皱纹藏着无数故事,他的白发写满了传奇。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也许他会继续拍戏,也许有一天他会悄然退隐。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新一代年轻人通过视频平台看到“肥猫”的片段时,或许他们不再认识这位演员,但一定会被那个角色眼中的纯净所打动。
这不仅仅是关于衰老的故事,更是对所有轻视“老年人价值”的偏见,发起的一次漂亮反击!
)
)
)
)
)
)
)
)
)
)
)
)
)

)
第三赛段今晚收官(共同进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