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补完了上周末的《喜人奇妙夜2》最新一期。这期分为上下两集,共六个作品。按照我个人的喜好,排名依次为:《今天不易破案》、《奈何桥北》、《恋恋火锅店》、《超越,机器人!》、《冷不丁梆梆就两拳》和《等天亮》。

尽管我一直很喜欢“四士同堂”小队,但本期他们的《奈何桥北》却未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相对而言,我认为他们的《冷不丁梆梆就两拳》要比《等天亮》更为出色。说到这里,其实我想借此机会聊一聊这两个小队,尤其是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喜剧风格。
谈到自己入坑的起点,正是“四士同堂”的《八十一难》。虽然我并不是从头追这些节目,而是今年才开始一次性看完,但《八十一难》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无法忘记。相信许多人也知道那句“终一生渡世人和终一世渡一人,为师觉得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时,正是这类结构严谨、情节有趣、带有一定深度却不刻意升华主题的作品打动了我。

之后,我通过短视频继续发现了“四士同堂”的其他作品,如《越狱的夏天》、《爱赢才会拼》,还有他们的前身小队“老师好”的《虎父无犬子》(春晚《小明一家》就是这个小品的重排版)。看了之后觉得不过瘾,于是开始追溯到他们所在的综艺节目,迅速刷完了《一喜》《二喜》《喜夜1》。我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的演员,比如《一喜》的“逐梦亚军”和“皓史成双”,《二喜》的“小婉管乐”和“少爷和我”,以及《喜夜1》的“双高胎”和“思念成吉”,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除了这些,像尹贝希、孙天宇等演员,以及《父亲的葬礼》《再见老张》等作品,也都是我喜爱的内容。
展开全文
虽说我是从“四士同堂”入坑的,但不论如何,他们的风格正好迎合了我的审美,因此他们在我心中始终占据首位。

然而,提到喜剧风格,就不得不提“外星从”以及他们的《技能五子棋》。坦白说,我真的无法理解它为何会这么火。《技能五子棋》给我的感觉是完全没有逻辑、剧情和深度的,而它的笑点又总让我感到有些尴尬。有人说这是sketch(素描喜剧),无需完整的剧情和逻辑。我能理解这个理由,毕竟该综艺一开始就提到了素描喜剧的概念,推广这种形式也没问题。可我看过其他sketch作品,虽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但唯独《技能五子棋》是我觉得没有什么亮点却又被捧得很高的作品。

顺便提一句,尽管节目组一直提到“sketch”,但真正走红的,还是偏向传统的小品。《二喜》和《喜夜1》里的几个大赢家“小明一家”和“四士同堂”都做的是完整剧情的小品喜剧。这恰恰说明,虽然sketch有其闪光点,但如果想要成为经典,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回到《技能五子棋》,它的笑点给我一种不断重复的感觉。有时候,笑一笑还行,但很快就变得尴尬了。就像小孩子玩耍时忽然说“我会奥特射线”,对方回答“我会神罗天征”,刚开始觉得好笑,但看多了就觉得乏味了。《技能五子棋》如果一个笑点单独拿出来,或许还能接受,但一直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我就开始觉得很快进了。周星驰的电影常用无厘头元素,但他总能与剧情结合,而《技能五子棋》似乎只剩下了无厘头。

至于《喜夜2》,这期的口碑明显不如前几季。除了《旧警察故事》和《安可》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出圈作品,大家的热情不如之前高涨。其实,《喜夜1》时就已经显现出疲态了,随着演出频率增加,创作的难度也逐渐加大,编剧和演员们可能面临创意枯竭的困境,难以带来新的突破。
有时我们也听到“高级艺术形式”之类的评论,但我觉得喜剧本质上是为了让观众开心,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理解那些所谓的“高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让人笑才是最重要的,过于自视为“高雅”的形式最终可能只会让自己陶醉,而无法获得大众的认同。
关于《喜夜2》目前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创作上确实变得困难,不仅因为缺乏新意,观众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sketch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而传统的喜剧又会被批评有“套路”。节目组在尝试引入新类型时,观众的反响却依然偏向传统。其次,人才的断层问题也是一个困境。几乎所有参演的演员都来自前几季,而新面孔很少,观众的期待和新鲜感逐渐消失。
其实,不论节目本身如何,作为一档喜剧节目,能让观众笑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人因此感到开心,这个节目就有意义。至于评分和排名,真的不那么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同一部喜剧作品,我自己也有不喜欢的,但只要有人能从中获得乐趣,那就足够了。

希望这一季后续能带来更多好作品吧。最后,彩蛋:节目组最近分享了嘉宾的MBTI人格类型,我惊讶地发现李诞竟然和我一样,都是ENFJ。这种事也挺有趣的。

)
(私密埋珠有丰盈效果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