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家发
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一定角度下能够看出,证件背面有“囍”字的痕迹。据报道,广东、江西两地婚姻登记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离婚证背面确实印有“囍”字,结婚证也是,这不是装饰,而是防伪标志。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没什么不妥。(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离婚证上照片已经变成单人照,然而,和结婚证上一模一样的“囍”字却阴魂不散,赫然印在离婚证上。这一看似微小的细节,像伤害了公众的情感。这究竟为哪般?不管是设计上的疏忽,还是惰性使然,无论如何都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公共服务需考虑公众情感,如此伤害公众情感的设计当尽快修改。
“囍”字,作为中国婚礼中最核心的视觉符号,其本意是双喜临门,庆祝男女结合,寓意对婚姻美满、家庭和睦的炽热期盼。它承载的是“合”的喜悦,是“始”的欢庆。而离婚,从情感本质上讲,则是“离”的伤痛或释然,是“终”的宣告。将象征结合开始喜悦的符号,用于记录婚姻关系结束的法定文件上,无疑构成一种情感上的错位与讽刺。
这种防伪设计,或许源于一种简单的行政思维,将结婚证与离婚证视为同一大类的“婚姻登记证件”,进行了统一化设计和管理,为求简便而套用了相同的模板和防伪设计。然而,这种设计上的便利,恰恰忽略了个体在生命不同节点上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对于许多经历过离婚之痛的人来说,这个“囍”字非但不能带来丝毫慰藉,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刺激,提醒着那段已然破碎的、曾同样被“囍”字祝福过的关系,便加剧了内心的酸楚与荒诞感。
或许有网友认为,结束一段彼此消耗、充满痛苦的婚姻关系,对于当事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一种通往未来可能性的“幸事”?离婚证上这枚“囍”字,如果被赋予新的诠释,可以不再是庆祝结合的喜悦,而是祝愿双方在告别过去后,能各自迎来新生、重获内心平静的“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之“喜”。但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对世俗普通大众来说,离婚毕竟不是什么可喜之事,离婚证上的“囍”字依然是刺眼的,令人感到不悦。
笔者认为,离婚证上“囍”字,不能看作一个无意义的防伪图案。值得公共服务部门反思的是,在法律文书日益规范、追求效率的今天,是否忽略了其中应有的人文关怀与情感精度?公共服务应当考虑大多说人的情感,防伪标志有很多,民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网友的建议,及时更换离婚证书上的“囍”字。同时,也提醒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存在惰性,针对法律文书的设计和修改,应当及时倾听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多一些人文化的设计,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