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秋天,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困扰——掉头发。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能看到自己的头发飘落;洗头的时候,更是一把一把地掉。这让不少人担心自己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别着急,秋天掉发不一定就是异常情况。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秋天掉发的真相,看看在什么数量内掉发不用过于慌张。
秋天掉头发的原因
生理周期因素:头发的生长具有周期性,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情况下,约85%的头发处于生长期,1%处于退行期,14%处于休止期。秋天时,部分头发进入休止期,容易自然脱落,这是正常的生理更替。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秋天天气转凉,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相对减慢,头皮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头发的营养供应减少,使得一些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并脱落。
气候干燥: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头皮的水分也容易流失,导致头发变得干燥、脆弱,缺乏光泽,更容易断裂和脱落。干燥的环境还会使头皮的皮脂腺分泌减少,头发得不到足够的滋润,进一步加重了掉发的情况。
紫外线伤害:虽然秋天阳光没有夏天那么强烈,但紫外线依然存在。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使头发的水分流失加快,变得干枯易断。而且紫外线还会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导致头发的生长受到抑制,增加掉发的可能性。
生活习惯影响:秋季人们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而饮食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会使头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变得脆弱易掉。此外,过度使用电吹风、烫发、染发等美发产品,也会对头发造成损伤,加重掉发。
正常掉发的数量范围
日常掉发判断: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天掉发的数量在50-100根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在这个数量内,头发的脱落和生长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会导致明显的头发稀疏。可以通过观察枕头上、梳子上以及洗头时掉落的头发数量来大致判断自己的掉发情况。如果每天掉发数量不超过100根,且持续时间不长,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
特殊情况分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掉发数量可能会暂时增多,但只要不持续超过正常范围,也属于正常现象。比如,在换季时,身体需要适应气候变化,掉发数量可能会比平时略有增加;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或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掉发增多的情况。但这些情况通常都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调整,掉发数量会逐渐恢复正常。
判断掉发是否异常的方法
观察头发外观:如果发现头发变得越来越稀疏,尤其是头顶或前额部位,或者头发明显变细、变软,失去光泽,可能是掉发异常的表现。此外,如果头皮出现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也可能与掉发异常有关。
拉发试验: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头发根部轻轻捏住约50-60根头发,顺着头发方向轻拉。如果每次拉下来的头发超过6根,可能提示有异常掉发。需要注意的是,拉发试验应在头发未洗的情况下进行,且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头发。
持续时间和掉发趋势:如果掉发数量持续超过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连续几个月每天掉发都超过100根,或者掉发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因素。
减少秋天掉发的方法
保持头皮清洁: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水,定期清洗头发,保持头皮清洁。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破坏头皮的油脂平衡。一般来说,油性发质可以2-3天洗一次头,干性发质可以3-4天洗一次头。
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头发的健康生长。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富含生物素、锌、铁等营养素的保健品,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防晒: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佩戴帽子或使用遮阳伞,减少紫外线对头发的伤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8小时。避免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同时,要注意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秋天掉头发在一定数量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掉发的原因、判断正常掉发的数量范围、掌握判断掉发是否异常的方法以及采取减少掉发的措施,来正确对待秋天掉发问题。如果发现掉发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
皮肤性病科医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