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上台后继续推动蔡英文时期的所谓“转型正义”。位于桃园龙潭的台“陆军司令部”大汉营区大礼堂“中正堂”更名为“忠诚堂”,这一举动遭到岛内舆论批评,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又一次企图“去中国化”。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军方在各大型营区基地通常设有大礼堂,如早年冈山空军官校的大礼堂命名为“家枚堂”,以纪念创校初期的飞行教官。后来三军统一将各营区大礼堂定名为“中正堂”。然而,台“陆军司令部”大汉营区的“中正堂”两个多月前被更名为“忠诚堂”。国民党“立委”李彦秀质疑称,这是配合民进党政策,假“转型正义”之名行“去蒋化”的政治工程,未来各营区可能会争相效仿。但改名不如改心、整饬军纪,重振民众对军纪的信心。
针对改名一事,台“陆军司令部”辩称,考虑营区内尚无以陆军军风命名的建筑,因此在7月配合大汉营区生活设施与整体环境更新规划,将主建筑物左右两侧的重要集会场馆与体育场馆分别命名为“忠诚堂”与“精实馆”,以彰显“忠诚精实”的军风。台陆军还表示,“司令部大门口的蒋公铜像还在”,过去已多次向“促转会”等单位沟通保留蒋介石的铜像。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前脚才有台“教育部”和“内政部”力促“中正楼”和“中正路”改名,台军方现在跟进,何须如此遮掩、牵强附会。国民党“立委”马文君称,“中正堂”这三个字并非个人崇拜,而是源自黄埔军校奠定的革命军精神,代表军人内在的操守与正直。台“陆军司令部”将其改名为“忠诚堂”,但忠诚不是对执政者,任何带有政治色彩的象征调整都会动摇台湾社会对军队的信任。民众党“立委”林国成说,台军方应保持中立,民进党可以创造历史,但不能抹杀历史。
舆论认为,应该删减台“国防部”的预算。国民党“立委”翁晓玲质疑,国防部是钱太多花不完,没事找事做吗?真的要好好删他们的预算。不少岛内网民表示,有钱改钞票设计,没钱替军人加薪,还有人说,今年乱花多少钱,明年预算就删多少钱回来。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质疑,民进党“执政”无力,只好搞点“去中化”“去蒋化”来抚慰“基本台独派教义”支持者。前“立委”帅化民嘲讽道,执政当局应该是想干脆改成“清德堂”吧。他举“中正纪念堂”的例子强调,没有历史的社会是很悲哀的,外国人来台要看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要看其中的故事,没有人想要看什么“清德馆”。
民进党自陈水扁时期就一直在鼓噪“改名”,比如让中华航空(华航)、“中油”、“中钢”这些带“中国”或“中华”字样的机构更名。去年12月,民进党“立委”郭国文提出应把“台北101”从台北层级提升到“国际”层级,改名为“台湾101”。今年6月,台“内政部长”刘世芳声称“中正路”要改、“经国路”也要改,因为这些都是“威权象征”符号。据统计,目前全台共有300多条“中正路”,若全面更名,涉及的不仅是路牌变更,还包括身份证、户籍数据、房产登记与公司营业地址等层面的调整。
民进党“立委”林宜瑾、王义川近期联名共同提出“中正纪念堂转型正义”相关法案,拟将“中正纪念堂”转型为“民主教育园区”。民众党“立委”林国成痛批这就是“打假球”,为了讨好少数支持者,只会让台湾民众感到厌倦。台湾联合新闻网称,民进党如今又要推“转型正义”,这恐怕只是满足特定政治人物、特定族群的需求,不仅无助于赖当局施政,更无法为民进党选举带来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
《中国时报》提到,蒋介石1975年去世后,灵柩暂厝大溪。报道称,两蒋暂厝地点被称为“陵寝”,前往两蒋陵寝拜谒被称为“谒灵”,但台“国防部”今年修正“两蒋慈湖、大溪管理要点”,删掉“谒灵”与“陵寝”用语,分别改为“入营”和“营区”,“谒灵与陵寝用语走入历史”。
民进党推动所谓“转型正义”,被视为“威权象征”的两蒋成为其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中正纪念堂”几经推动“转型”未果,各地倒是拆除了不少蒋介石铜像。因多数的两蒋象征都存在于军方和校园,绿营人士把矛头指向台“国防部”和“教育部”等。台“内政部长”刘世芳推动“中正路”和“经国路”改名引发地方政府反弹,最后“行政院长”卓荣泰出面喊停,称改名属地方权责、当局无全盘推动计划才化解争议。文章称,没想到,被认为“最难摆平”的台军方如今跟上“去蒋化”将“中正堂”改名,军人确实应忠诚,但不能数典忘祖。陆军若为逢迎拍马而硬扯改名理由,那真是“没出息”。

)
)
)
)
)
)
)
)
)
)
)

)
)
(孩子嘴凸下巴后缩怎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