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该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 学者探讨利弊(人口小县该撤县设市吗) 99xcs.com

人口小县该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 学者探讨利弊!人口小县面临撤县并县还是大部制改革的选择。《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文章,探讨了这两种路径的利弊。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高进等人指出,小县体制存在规模不经济、行政管理链条冗长以及财政管理规模狭小等问题,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行政效能不高和财力保障不足。因此,优化行政管理成为破解小县治理困境的关键。

撤县并县是指将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县与周边县(市)合并,以扩大行政区划范围,整合资源要素,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大部制改革则在保持现有建制的基础上,通过裁撤、合并、重构、调整,避免政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等问题,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运行成本。

近年来,大部制改革在山西等地的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中较为普遍。例如,娄烦县改革后党政机构从35个减少到22个;河曲县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领导职数也有所减少。相比之下,撤县并县改革多年未有实际案例。

高进等人认为,尽管撤县并县尚未全面推开,但其能够减少管理层级、优化组织结构,符合精简高效的价值诉求。通过撤县并县,可以扩大县域政府管辖范围,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行政管理平均成本。然而,这种改革也可能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增加服务响应及时性和精准性的难度,并引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大部制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科层制“条块分割”的局面,推进职能整合,提高行政效率。通过跨部门整合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可以克服科层制弊端,提高部门间的协同效能。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条块矛盾和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容易引发部门间扯皮推诿。

高进等人表示,人口小县改革需要在扁平化与垂直化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发挥上级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又要防止对基层“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边界,在精简机构、优化职能中统筹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文章建议,人口小县改革没有统一路径,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选择。对于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县,可考虑撤县并县;在部门职能交叉、基础设施关联度高的领域,可尝试大部制改革;在区位优势独特、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可探索特色县建设。

此外,人口小县改革涉及面广、链条长,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具体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发展规划、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以提升整体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