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融合发展的舞台。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的花瓣交叠旋转成同心礼花,广州珠江新城的摩天楼群与香港维港的璀璨灯火、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古老石墙交相辉映,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幕渐次拉开,粤港澳大湾区的脉搏与这场盛会同频跳动。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强港澳与内地经贸、科技、人文等合作。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部署,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十五运会。这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也为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活力大湾区,同心向未来。这场前所未有的联合办赛,以体育为桥、以赛事为媒,将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激发区域融合发展活力,展现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备受瞩目的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从广东珠海出发,通过澳门大桥到达澳门氹仔,经港珠澳大桥到达香港大屿山,再经港珠澳大桥回到珠海横琴,最后回到珠海市区,半天跨三地。全长230多公里的赛道上,运动员们6次无间断地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不停车、不查证、不安检,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这场跨境竞赛不仅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的生动注脚。
从跨境赛事到办赛保障,三地协作融入每个细节。港珠澳大桥海关量身定制通关便利化措施,专门为十五运会食品开设申报特殊通道,对六大类食品采取便利措施。港珠澳大桥海关加强同港澳有关部门的高效、无缝衔接,在审单、查验等环节协同作业,实现快审快放,既守住安全线,又跑出通关速度。
香港赛马会支援在深圳举办的十五运会马术赛事,解决了跨境赛事遇到的各项挑战,不仅服务于马术比赛的举办,也为参赛马匹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预计有超过9000名参赛人员跨境往来,考验着通关效率和组织保障能力。组委会在相关口岸设立了专用通道,代表团可以“团进团出”“随到随走”;对持票观众,开通了“绿色通道”,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凭赛事门票还可“急事急办”。
大规模人员与物资在粤港澳三地间安全快捷流动,关键在于三地部门协同探索出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这种跨地域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大湾区整体办赛能力,也促进大湾区民心相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体旅融合发展。
“跟着赛事去旅行”,一张全运门票牵引出一条旅游路线。粤港澳19座办赛城市把“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雕琢文、体、交、旅深度融合的特色产品,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增收,实现从赛事流量到经济增量的转化。香港的旅行社已经接到多个与全运会相关的旅行团,预计十五运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旅客来港,带动餐饮、零售及酒店业消费热潮。
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级3D地图引擎应用到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场馆,弥补了大型建筑物内座席导航“最后一百米”的空白。深圳市海洋王场馆照明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精密配光与防频闪技术,有效消除眩光与波动,减少对马匹的干扰。东莞的工厂生产装车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毛绒公仔、潮玩周边等,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
“体育搭台、产业唱戏”,全运会的澎湃动能从赛场流向整个湾区,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势能。这场盛会不仅带来了短期消费热潮,更通过产业织网,让体育赛事为科技创新、文旅融合赋能,构建起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
7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开桨。23支群众龙舟队伍中,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队员组成的粤港澳联队引人注目。一声发令枪响,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桨手弓身挥臂激浪,鼓点铿锵指挥节奏,三地选手齐心协力,诠释了“同舟共济”的精神。
“融”与“荣”贯穿十五运会办赛始终。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充满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文化盛宴。火炬“绽放”的核心设计理念为“融”与“荣”,体现粤港澳“三地一家”、同根同源的岭南特色文化,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粤港澳团结协作的发展路径。
在赛场的热烈欢呼中,在粤剧的悠扬唱腔里,粤港澳城市群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共同构筑丰富多彩的湾区图景。在香港,世界的目光将跟随运动员的身影,一睹繁华的中环海滨、维港胜景,领略东方明珠的璀璨风光;在澳门,大三巴牌坊游人如织,尽展澳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荟萃的城市特质。
为迎接十五运会,香港市民踊跃报名组建起“历来最大的义工团队”,前后共收到超过3万份申请,其中逾1.6万人最终被正式委任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义工。澳门利用办会契机,大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让爱国爱澳的传统在体育盛会中绽放时代光芒。
十五运会上,年龄最大的运动员是来自香港的81岁老伯张耀钊。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上百万人参加了群众赛事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群众体育热情持续升温,全运会成为一场“人人都能参与”的体育嘉年华。“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十五运会的动人篇章不仅写在场馆内外,更写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场二层打造成24小时全民运动健身平台,以往不起眼的三角地、弯曲小径变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健身绿道。香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承办赛事,持续开放给市民使用,满足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需求;澳门海滨休憩区、单车径、郊野公园等安置运动器材,每天都有专人维护,孩子们开心玩耍,大人们尽享运动快乐。
卫星遥感视角下,夜晚的粤港澳大湾区宛如一片“星海”,城与城浑然一体。广佛同城、港深共轨、琴澳合鸣,这些跨城生活圈的构建,让“跨城如串门”成为现实。今年已新开通地铁10号线等6条、7段轨道交通线路,一批交通项目不仅强化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效能,更为全运会赛事保障提供了硬核支撑。
运动员清晨从香港出发,上午就能在广州参加训练;游客早上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佛山吃顺德菜,傍晚去惠州看日落……环珠江口,桥隧交错,跨江越海,不断延展的交通网络让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为一体,生动诠释“粤港澳路路通,大湾区一家亲”。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会,更是一场促进区域融合、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盛典。十五运会点燃的创新之火、协同之炬、融合之光,必将照亮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为其迈向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赋能助力。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