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逝世,他与浙江缘分深厚
他曾在西湖大学的讲座中,这样评价自己—— 立德、立功、立言,做人三原则
如果给自己打分,我做得还不坏 本报记者 朱高祥 吴馥梅 王湛
2014年4月14日,杨振宁在浙江大学演讲。 董旭明 摄 |
2014年4月15日本报相关报道 |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细数过往,杨振宁先生与浙江的缘分颇为深厚,他多次踏上浙江访问、讲学、演讲和旅行。杨振宁曾多次访问浙江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其物理学研究思想影响了浙大学子,并与浙大物理学科发展存在重要历史渊源。杨振宁还为西湖大学的成立运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看到大物理学家是怎么搞科研的,受益匪浅”
他曾力邀浙籍科学家赴美合作
“在杨先生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占满整面墙的书柜,书柜上满是抽屉,很像中药铺。这些抽屉用年份编号,当年的文章和计算稿就放在里面。”2023年,本报记者曾拜访浙江籍科学家、“新中国第一号博士”马中骐(去年已逝世)先生,马先生当时这般回忆。
1984年9月,马中骐曾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访问学者,历时一年半,而这次访问正是大洋彼岸的杨振宁教授所邀请。
“上班第一天就去拜见杨先生。当时谈到研究计划,我说想研究Levinson定理,杨先生听了很高兴,他强调指出‘基本的问题就是重要的问题’。”跟杨振宁学习合作的日子,对马中骐产生了深刻影响,“看到大物理学家是怎么搞科研的,受益匪浅。虽然杨先生看到的问题别人也能看到,但杨先生能够准确抓住重大问题,想尽各种办法来达到目的。而且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所有人的科研成果来帮助解决问题。”
当时,杨振宁曾打趣地评价,“大科学家的工作就像一座小山包一样,耸立在河道里。马中骐的工作就像一个小砖头,大水来的时候,泥沙都随着大水冲走了,但他的砖头留下来了,所以他做的是扎实的可以留下来的工作。”
“杨先生还经常早上6点、晚上11点给我发邮件,精力比年轻人还要旺盛。”马中骐在回忆2009年和杨先生合作科研的经历时说,近距离体会杨先生总结的做研究要有3个P:perception(洞察力)、persistence(坚持不懈)、power(能力),这些值得所有人学习。
“希望大家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
他赴约浙大演讲,并为钱江晚报读者题字
2014年4月14日下午,只能容纳400人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来了500多名学生,吸引大家的是当时92岁的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昨天正在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回忆,他和杨振宁经过多次书面交流,原本确定了2013年4月5日的讲座日期,可是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让杨老推迟了这次行程。
2014年4月14日,也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诞辰118年的日子,从杨振宁的讲座内容里就能看出,作为数学家的父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当时,92岁的杨振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说话时中气很足,口齿清晰,语速也有些快,回忆起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来有条不紊。在近2个小时的讲座中,杨老先生甚至连面前的水都没有喝上一口。
“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The Mysterious Universe》。”刚开讲,杨振宁就为大家介绍了一本书,“这是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书,中文名字叫做《神秘的宇宙》。”
《神秘的宇宙》介绍了20世纪初物理学观念上的大革命,“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正是这本书,对杨振宁日后钻研物理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最后,杨振宁用这句话作为讲座的结尾。
演讲结束后,杨老先生特地为钱江晚报读者题字“学无止境”。杨振宁题字时,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
“如果年轻30岁,我也会加入西湖大学!”
他担任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
“如果年轻30岁,我也会加入西湖大学!”2018年10月20日,刚过完96岁生日不久的杨振宁,站在了西湖大学成立大会的舞台上。
在成立大会上,杨振宁担任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和其他几位嘉宾揭开了西湖大学的匾额。
在西湖大学筹备前期时,施一公就找到杨振宁,讲了自己办学的目标和想法,杨振宁对此表示支持,“他建议我们充分预估困难,鼓励我们团结一致向着目标前进。”施一公回忆道。
在成立大会第二天的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杨振宁全程出席,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2023年5月27日,西湖大学湖心讲堂举行了一场聚焦当代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先生的讲座,在这场《杨振宁和他的世界——锋芒、幸运、冲突与融合》的专题讲座中,101岁的杨振宁通过事先录制的视频致辞,谈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杨振宁表示,中国传统文化要讲做人的原则,即立德、立功、立言。“德者,就是做人的原则。”杨振宁身着条纹衬衣,思路清晰地说道,如果要给自己打分,他认为这三方面自己做得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