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号外号外!天津即将发生一件大事: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雨果奖”作者...一众大咖即将空降南开。在南开大学迎来建校106周年之际一场解码城市未来共话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盛会即将于10月19日重磅启幕,论坛期间将集中发布南开大学系列智库研究成果以专业视角全方位解读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未来潜能。这场云集全球智慧的思想盛宴,恰是南开大学实力与学风的生动注脚,让人们得以窥见这所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内核。
能吸引诺奖得主等国际大咖共赴盛会,背后是南开大学在学术领域的硬核实力与广泛影响力。作为文理并重的高等学府,其学科建设早已形成 “基础领跑、交叉突破” 的鲜明格局,数学、化学等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化学学科更进入 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新近跻身 ESI 全球前 1%,成为第 18 个上榜学科。
这种实力既体现在顶尖学者的汇聚上——学校近年引进多位哲学社会科学、化学、数学等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主办的 eScience 期刊影响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影响因子(42.9),位列国产期刊首位;也彰显于科研成果的突破中,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了全球第一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用于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试验。而即将发布的系列智库研究成果,更延续了南开 “顶天立地” 的科研传统,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服务城市发展的实际力量。
学术实力的背后,是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训滋养的优良学风。张伯苓老校长提出的这八字校训,早已内化为南开人的行为准则,而 “爱国三问” 更成为一代代南开学子的精神叩问。今年适逢 “爱国三问” 提出 90 周年,南开校园里持续掀起的爱国主义热潮,让这份学风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这种学风首先表现为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1979 级物理系校友梁俊忠在南开打下的坚实基础,支撑他后来斩获有光电子学 “诺贝尔” 之称的兰克奖,其发明的技术已通过蔡司、强生等企业造福全球患者,他始终感念母校 “理论与实验并重” 的培养模式。生物伯苓班校友王童彤同样受益于此,本科阶段的严谨科研训练,让她在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期间持续在《自然》等顶刊发表成果,揭开大脑调控内脏的奥秘。
这场即将启幕的思想盛会,实则是南开实力与学风的缩影:顶尖的学术平台吸引全球智慧,深厚的精神底蕴涵养实干品格。正如校歌中“巍巍我南开精神”的传唱,这所 106 岁的学府始终以“日新月异”的进取姿态,让“允公允能 的学风在新时代不断生长,既为学子铺就成长阶梯,也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