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是:核聚变电源系列一:聚焦FRC技术潜力与机遇
报告共计:43页
核聚变产业及FRC技术发展总结
2025年,全球核聚变领域呈现政策、技术与资本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海外方面,德国W7-X装置刷新等离子体持续时间纪录,英国实现商业化氚生产,ITER明确中长期运行路径。多国密集出台政策,从技术竞争转向产业化布局,美国、日本、英国等通过政策明确路线、协同资源,推动核聚变从科研走向产业。同时,海外资本市场活跃度高,大额融资、投资计划及购电协议纷纷落地,加速商业化进程。
国内核聚变领域同样成果显著,“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多项参数突破,CRAFT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全超导磁体等关键技术创造世界纪录。政策层面形成“国家定方向、地方抓落实”的联动模式,国家层面优化监管、完善法规并指引研发方向,地方则以具体规划推动技术落地和产业培育,超百亿级融资为商业化筑牢资金根基。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核心机构启动关键设备采购,为技术推进提供硬件保障。
在众多技术路径中,场反位形(FRC)作为磁约束核聚变新兴路径,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原理是无环形场线圈的简单磁约束系统,直线型结构形成自封闭磁场约束等离子体。相比传统技术,FRC摆脱外部加热源依赖,能抑制宏观不稳定性,能量效率高达托卡马克的100-1000倍,工程化实现更简单,建造成本仅为托卡马克的1/5-10。FRC主要有磁化靶与准稳态两条技术路线,电源系统是其核心支撑,需匹配脉冲式放电特性。
全球FRC产业生态蓬勃发展,海外TAE Technologies累计融资13.5亿美元,简化技术降低成本;Helion建成Trenta装置,正推进Polaris项目,计划2028年向微软供电。国内瀚海聚能建成HHMAX-901装置,星能玄光Xeonova-1装置快速落地,诺瓦聚变获大额天使轮融资,高校也积极参与相关装置研发,共同推动FR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FRC在发电及核医疗等非发电领域均有落地规划,凭借成本、效率、环保等优势,有望成为核聚变商业化的重要突破口。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

)
(女生下巴后缩面相))

:高能效、强兼容,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压心脏”级解决方案》(直流屏技术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