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守护 精准触达 万柏林区打造智慧养老示范样板(云端守护 精准度怎么算) 99xcs.com

在万柏林区,一场“云端守护”正改变着不少老年家庭的生活。睡眠监测带、智能手表、多维传感设备……这些看似小巧的物联网终端,串联起“设备实时感知—数据智能分析—服务精准触达”的全链条智慧养老生态。

万柏林区创新打造“云端守护·智慧颐养”虚拟养老院服务品牌,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数据驱动”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系统性推进3000户老人家庭智能适老化改造,破解独居、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与健康管理难题,打造智慧养老示范样板。

以需求为导向,把关怀送进心里

“半夜,我突然心慌,手表自动报警,千里之外的儿子马上就打来了电话。”家住东社社区的独居老人赵巧先抬起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她感慨道:“这‘小家伙’真灵。”

“我们要将服务重心从‘标准化供给’转向‘个体化关怀’,确保每一份关怀都真正契合老人的实际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张玮边说边打开手机App,调出居民赵巧先家的数据。在前期“敲门问需”专项行动中,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走遍辖区老人家庭,建立起覆盖基础信息、健康状况、适老需求的动态档案。

在赵巧先家中,网格员仔细查看了安装的SOS报警器、睡眠监测带、门窗感应器和远程摄像头。老人笑着说:“这摄像头很实用,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家里人能随时知道我的情况。现在,我一个人住也踏实多了。”

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隐患发现滞后、健康数据碎片化、应急响应时效低”的管理痛点,万柏林区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开展“敲门问需”专项行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深入老人家中,开展需求调研,建立动态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推进方案:一方面建立“区民政局统筹调度、街道属地推进、社区精准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另一方面组建“移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社区医院专业护理员”的服务团队,让每一户家庭的设备安装都贴合实际需求,让智能适老化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

全周期守护,构筑安全与健康防线

清晨6时,智慧养老平台收到一条自动预警:独居在大众街社区的张凤兰老人,其床垫下的睡眠监测带显示,夜间心率异常波动且伴有短暂呼吸暂停。平台坐席员立即启动“健康预警”流程,第一时间联系了本人和她的签约家庭医生。

“我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医生说再晚发现可能就危险了。”张凤兰仔细看着睡眠监测带,又庆幸又后怕,“没想到这‘小家伙’作用这么大。”现在,睡眠监测带成了她最安心的“守夜人”。

智能适老化设备已经融入了万柏林区很多老年家庭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这项工作刚推进的时候,不少居民心存疑惑与担忧。

和平街道康乐社区是全市智能适老化改造的首批试点社区。工作人员说:“部分居民对免费安装心存疑虑,担心存在隐性费用或附加条件。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采取电话沟通、微信答疑、上门讲解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地向老人及其子女介绍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安装政策。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智能适老化设备的重要性,来社区办理安装申请的居民越来越多。”

聚焦“安全与健康”这一居家养老的核心,万柏林区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预防—监测—处置—回溯”的全周期防护体系。

在安全防护端方面,烟感、水浸、燃气报警器等可精准识别燃气泄漏、厨房失火等风险,一旦触发警报,平台会第一时间通知物业人员与老人家属,快速排除险情,避免重大安全事故。

在健康监测端方面,睡眠监测带、智能手表实时采集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通过AI算法自动分析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健康风险,并联动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上门问诊,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为老人居家安全与健康筑牢防线。

科技+人文,让陪伴跨越时空

“妈,今天血压怎么样?”通过手机App查看母亲的健康数据后,在外地工作的李先生发起了视频通话。屏幕这端,家住千峰北路社区的赵爱香正对着智能摄像头展示刚插好的鲜花:“好着呢!刚才护理员小张还来帮我揉了揉肩。”

这样的温情场景,已成为万柏林区不少家庭智慧养老的日常。智能摄像头不仅支持双向视频通话,还能通过行为分析识别老人的孤独情绪,自动向子女推送“亲情提醒”。

以虚拟养老院为枢纽,老人通过“一键呼叫”即可获取助浴、送餐、康复护理等28项上门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

“现在幸福感满满!”赵爱香笑着说,“年纪大了,智能设备都不会用,总觉得自己落后于时代了。现在,家里安装了这些智能养老设施,用起来很简单,不仅能通过设备获得服务,孩子们也能通过设备看到我的健康状况,我觉得跟孩子们更近了,自己也更安心了。”

在智能化适老设备的全面赋能下,万柏林区正稳步构建“科技助老”与“人文助老”深度融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让技术关怀可感可触,让人文关怀入心入情。

万柏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智慧养老服务创新,以虚拟养老院为支点,撬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邻里健康驿站、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等线下资源,打造“线上平台调度—线下资源协同”的智慧服务网络,让科技的温度浸润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记者 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