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实验室里,创新成果不断下线,从实验室的灵感火花跃入生产线的规模化应用;阳江高新区工业产业园内,一家家科技企业拔地而起,科技、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快速汇聚;碧波万顷的南海海面,巨型风电机组迎风矗立,将阵阵海风转化为驱动未来的绿色动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城,北部湾融入大湾区的先导区,阳江市正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优化服务,让各类科技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截至目前,阳江市已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25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1人、硕士研究生816人,正高级职称398人、副高级职称1394人,一支院士领衔、骨干支撑、青年接力的人才队伍,正成为推动阳江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筑巢引凤:科创平台集结“最强大脑”
在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王小萍博士正带领团队对海上风电工程用先进水泥基材料展开攻关。围绕行业科研需求,其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水下结构高强灌浆材料,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实现了材料国产化替代。
邻近的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内,袁胜福博士正专注地调试着实验设备。“这是由我们自主设计针对马氏体不锈钢温轧中试线生产而出的样品。”他手握着一块不锈钢样品介绍,这条中试线的建成,意味着阳江刀剪产业长期面临的高碳高合金精密带材制备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这样的科研突破,源于高能级平台的“引力”。2019年,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家省实验室正式落地,成为阳江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场”。如今,两家实验室已顺利通过省实验室启动建设期考核评估,进入运行期建设阶段,形成了院士领衔、首席科学家带队的科研团队。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主任尚成嘉教授,同时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国内钢铁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率领由12名博士组成的核心团队,深耕金属材料领域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持续突破。而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主任朱嵘华教授,也从浙江大学带来团队,在海上风电支撑结构、运维技术等领域培养了3名博士生及9名硕士生。
平台的引力不止于省级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落户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丹博士获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余铭教授研发的食品电磁场低温保鲜技术已应用于荔枝、虾类保鲜。铁镝教授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深耕先进合金材料设计与成型技术研究工作,开发出电磁真空熔体超高纯净半固态成型技术、流变高压铸造和流变挤压新技术。华南理工大学阳江研究院朱思明教授带领12个科技团队深入镇街,助力“百千万工程”。阳江职院也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形成了“高校+实验室+研究院”的多层次平台矩阵。
创新机制:多元举措激发人才活力
在广青科技生产车间里,核电用不锈钢钢坯批量下线——这是在林鸿亮博士的带领下,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引进韩恩厚院士团队协同攻克的技术难关。如今核电钢已实现小批量生产,打破了核电领域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厨邦食品的实验室里,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雷红涛团队研发的“提升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天然鲜味物质及精准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实现原材料物质快速检测,为企业降本增效。
这正是阳江市“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引才机制的生动实践。在体制机制创新上,阳江市打破身份、地域限制,以柔性引才汇聚顶尖智力: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引进毛新平、张统一两位院士及12个高水平团队;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引进6位院士及10个团队,这些“智力外援”为科研攻关注入关键力量。
针对本土产业需求,阳江市还打出“组合拳”,持续壮大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支持阳江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有创新需求的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重点产业企业与科技特派员对接,吸引29名优秀科技人才为阳江市特色产业提供创新服务。2024年首次设立青年人才项目,以“老带新”“传帮带”模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阳江市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如今,“揭榜挂帅”“柔性引才”“本土培育”多管齐下,阳江市聚焦五金刀剪和合金材料、海上风电、食品加工等三大产业凝练5项技术难题,500万元政府引导资金已撬动企业科研投入3900万元,形成“人才围着产业转、技术跟着需求走”的良性循环。
暖心留才:用心用情搭建安居沃土
2023年,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全职引进巴基斯坦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MUHAMMAD SALEEM KHAN,重点聚焦抗菌合金开展科研攻关。如今,他不仅拿到了安家补贴,还通过“外国人社保卡一卡通”,在就医、交通等方面享受便利服务,并把孩子们都带来阳江求学。
为大力支持外国专家来阳创业就业,阳江市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融合集成工作,依托社保卡为外籍人员在社会保障、就医购药、交通出行等领域提供“一卡通”便利化服务,提升外籍人员工作生活便利度。同时,鼓励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阳江纳谷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外国专家用人单位积极申报国家、省各级外国专家项目,用活用好外籍人才。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在服务。阳江市出台《阳江市国家、省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等政策,推出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漠阳优才卡”23项专属服务,涵盖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领域。
在成果转化服务上,阳江市更是打通“最后一公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推进“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建设,其中“十八子园区”实现新材料全工艺验证,“阳东园区”2000平方米厂房改造已完成80%,计划投资1000万元开发高端医疗合金材料;海上风电实验室联合本土企业建设高强灌浆材料产业化基地高水平无人化操作生产线,预计年产5万至10万吨高强粘聚材料,年产值超5亿元,可满足全省海上风电建设需求;岭南特色果蔬生物加工中试与检测平台(粤西)已承接中试项目30余项,实现成果样品化20项、产品化15项,红曲酒、青梅酒、百香果精酿啤酒等代表性产品受到市场好评。
如今,行走在阳江的实验室、企业车间、高校校园,处处能感受到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活力。漠阳大地正以“求才若渴”的诚意、“筑巢引凤”的举措、“赋能成长”的服务,让更多人才在这里实现梦想,为打造“绿能之都、海丝名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
)
)
)
)
)
)
)
)
酶联免疫试剂盒(磷脂酰乙醇胺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