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的是:商业航天系列二:大时代的序章,卫星互联网新机遇
报告共计:25页
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
太空资源竞争背景下,卫星互联网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中美两国已成为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截至2025年9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达15621颗,美国以10490颗占比67.15%,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在轨卫星951颗,占比6.09%,虽差距明显但追赶势头强劲。
低轨通信卫星已成为卫星互联网的主流发展趋势。低轨卫星具有时延短、链路损耗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占全球在轨卫星比例达89%,其中通信类卫星占低轨卫星的73%。随着D2C技术成熟,手机直连卫星成为新增长点,苹果、华为等主流终端厂商已在高端机型中部署卫星通信功能,未来全球数十亿部智能手机有望成为卫星通信潜在终端入口。低轨高通量卫星(LEO-HTS)采用多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容量较传统卫星提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平均速率接近4G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传统国家力量与新兴商业公司协同推进的格局。政策层面,“中央+地方”政策体系持续发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民营资本积极涌入,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达22769家,占行业企业总量的82.4%。GW星座和千帆星座两大计划引领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规划发射卫星超2.5万颗,2024年起进入密集发射期。海南文昌商用卫星发射场投入使用,具备高效发射能力,为规模化组网提供保障。
中国卫星研发历经技术储备、试验探索、工程应用阶段,现已迈入商业航天阶段。国内已建成多个卫星制造基地,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吉利台州卫星超级工厂等相继投产,产能持续提升。卫星制造成本优化成为关键,通过规模化生产可摊薄卫星平台成本,将主要制造成本集中于有效载荷。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互联、霍尔电推进、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不断突破,为卫星降本增效和性能提升提供支撑。
国际上,SpaceX旗下Starlink已部署超8300颗在轨卫星,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700万活跃用户,验证了低轨卫星星座的商业可行性。低轨频谱资源竞争激烈,Ku、Ka频段已近饱和,Q/V频段成为新的布局方向,各国均在加快低轨星座建设以抢占资源优势。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卫星互联网行业核心数据对照表?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下颚后缩有什么影响))
)
)
)
)
)
(宏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