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关键时刻,雷军拿出20亿元真金白银,补贴给购买小米汽车的车主们。
这不仅仅是让小米用户得到实惠,更关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对冲今年两次小米汽车严重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
作为流量圣体,小米很容易上热搜,尤其是负面消息的时候。近日,小米又上了一次热搜,不过这一次是正面新闻。
日前,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上宣布:
2025年11月30日前锁单的用户,若因小米自身原因延迟至2026年交付,所产生的购置税差额将由小米全额承担,车型覆盖SU7、YU7、SU7 Ultra全系车型。
消息一出,“小米推出全系购置税补贴方案”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悉,小米SU7和YU7系列的交付周期,目前仍达30-40周。根据上述政策,小米为每辆SU7和YU7承担的购置税补贴,约为1.1万-1.4万元。
若以小米9月份超4万台的交付量估算,小米今年剩下三个月还能交付12多万台新车。
叠加11月底前新增的锁单,小米待消化订单至少有20万台的规模。
这意味着,按照上述购置税补贴方案,小米汽车在2026年就将投入超过20亿元。也就是说,广大小米车主们可以节省20多亿元。
2. 补贴退坡市场洗牌小米汽车这种“购置税兜底式补贴”,根源在于国家购置税政策的变化。
2014年9月,我国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全额免征政策,以国家力量和政策倾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经过十年普惠期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已位居全球第一,国家政策也开始进行阶段性调整,购置税补贴进入退坡并取消通道。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但每辆车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税减半征收,且每辆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与此同时,还提高了政策补贴技术门槛:一方面提高了纯电车型提高了能耗标准,另一方面将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从以前的43KM提高至100KM。
这样的政策调整,可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加速优胜劣汰的进程。
过度依赖低技术、低价格竞争的车企,将因无法享受优惠而被市场淘汰,推动产业从“拼规模”转向“拼技术”。
3. 对冲事故负面影响从商业角度来看,拿出超20亿元的真金白银补贴用户,对于仍处于亏损的小米汽车而言,这无疑会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
但是,小米汽车依旧这样做了。最直接的目的,当然是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小米汽车,提高小米汽车销量。
这样“大手笔”补贴用户,是小米惯用的营销手法。
例如,2026年小米以红包的形式,向首批购买第一代小米手机的用户,全额返还1999元购机款,总金额达到约3.7亿元。
当然,小米汽车自从上市以来,每一款车型都是爆款,订单量高居不下,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产能跟不上。
以此来看,小米汽车似乎不太需要用这种方式刺激用户购车。然而,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
今年以来,小米汽车在安徽高速和成都市区,发生过两次严重的事故,引发舆论对小米汽车安全的质疑和讨伐。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和雷军在舆论中的形象,似乎正在变差。
面临这样的舆论压力和环境,小米汽车拿出超20亿元的真金白银,适时推出几乎“零门槛”的补贴政策,没有任何套路和“小字”,展示了品牌对广大消费者的诚意。
小米汽车的这一举动,在社交平台上获得网友的高度认可,不少网友都在留言“瞬间松口气”“大企业风范”。
很显然,小米汽车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小米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重塑品牌形象。

)
)
(时人莫小池中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