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是华为内部公认的技术明星,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却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个故事,关于才华,关于信任,也关于背叛。

张琨的履历堪称完美。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深造,随后赴美获得双硕士学位。在美国高通公司工作期间,他就已展现出非凡的技术才能。

2011年,华为为了突破Wi-Fi芯片技术瓶颈,向张琨抛出了橄榄枝。不仅给予他600万元年薪,还让他负责重要的Wi-Fi6芯片研发项目。这份信任,在最初确实得到了回报。

在张琨的带领下,华为路由器市场份额从15%提升到35%,他本人也被业内称为“Wi-Fi之王”。那时的他,站在职业生涯的顶峰。

然而,2026年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后,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琨却开始筹划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先找到了同事刘某。刘某也是个聪明人,虽然当年从北大退学,但后来又考上了清华。不过他对自己的待遇一直不太满意,张琨的提议正好打动了他。

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又陆续说服了其他12名核心技术人员。他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团队,涵盖了芯片研发的各个环节。

这些人采取了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获取技术资料。有人用内部工具截图,有人甚至用手抄写源代码,还有人白天在华为上班,晚上却去张琨准备的新办公室工作。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在新公司使用化名,还把华为的代码伪装成开源项目,只是简单修改注释就声称是自主研发。

2026年2月,张琨正式离开华为。一个月后,他在南京成立了尊湃通讯,主营业务正是Wi-Fi芯片。这家公司很快获得了大量投资,估值一度达到10亿元。

公司里超过六成的员工都来自华为,他们凭借着带来的技术,迅速推出了芯片产品。张琨甚至公开表示,他们的研发速度比华为快30%。

这番言论引起了华为的注意。经过技术分析,华为发现尊湃的芯片与自己的技术高度相似,甚至连内部标识都没有清除干净。

2023年4月,警方突击检查了尊湃通讯的办公室,查获了多台服务器,张琨和他的团队全部落网。调查还发现,张琨早已加入美国国籍。

2024年4月,检察机关对张琨等14人提起了诉讼。在这个案件中,专业技术鉴定显示,两家公司的技术相似度极高,这成为了定案的关键证据。

这起案件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指责张琨辜负了公司的培养,也有人思考企业该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

实际上,华为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技术泄露事件。但像这样整个团队都被挖走,并且系统性地获取技术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

从技术精英到阶下囚,张琨的经历令人深思。他本可以在技术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却因为一时贪念毁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尊湃通讯的迅速崛起和突然崩塌,就像一场短暂的梦。它告诉我们,依靠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技术成果,终究难以持久。

如今,尊湃通讯的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公司的资产也被冻结。张琨和他的团队成员,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个案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