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8位吉大人当选院士(吉大学院) 99xcs.com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吉林大学福斯托·准奇利亚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帕维尔 达拉拉伊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郭林、朱茂炎、贾平、孙洪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樊仲维、李俊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福斯托·准奇利亚(Fausto Giunchiglia),意大利籍,现任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东北亚老龄主动应对与仿生健康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外方主任,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入选专家。曾任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长、大会主席,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副校长。2012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福斯托·准奇利亚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提出并构建语义匹配、跨语言知识融合、跨文化人类活动感知等人工智能关键方法与应用。发起并主持欧盟智慧社会、以人为中心人工智能研究,组织领导了国际开放科学数据倡议DataScientia。准奇利亚教授率先倡导并积极推动中欧在“AI+文化”领域的合作研究,于202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展开全文

帕维尔 达拉拉伊(Pavel Talalay),俄罗斯籍,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极地钻探专家。2024年当选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及俄罗斯生态科学院院士。

帕维尔 达拉拉伊教授长期致力于极地冰川及冰下基岩取心钻探、冻土带钻探以及海底沉积物取样等技术研究。在职期间,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6件,出版教材20部。2010年起全职入职吉林大学,201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郭林,1964年10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物化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3月—1997年2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化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长期专注无机非晶微纳材料的研究,建立了非晶微纳材料化学合成方法学及其构效关系理论,研制的相关材料获得了重要的应用。发表SCI论文450余篇,引用245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受邀出版非晶纳米材料英文学术专著:Amorphous Nanomaterials(2021, Wiley-VCH),并获优秀作者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英国皇家化学会 Dalton Horizon Prize(2024,全球2个团队)等奖项。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朱茂炎,1963年生于安徽省望江县。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获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责任教授。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系分会主席,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和《地层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特等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等,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士等荣誉。

主要从事复杂生命早期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学以及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曾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专项项目,联合发起并主持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和国际大陆钻探计划项目等。

在复杂生命早期演化、寒武纪大爆发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获得系列科学发现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PNAS及其子刊论文20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论文集18部。成果分别入选“Science 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4次)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次);多项成果写入中外教科书。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贾平,1964年8月生于吉林延边,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光机所总工程师、动态光学成像与测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专业,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参加工作,2001年4月至2008年4月任长春光机所副所长,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任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长春光机所所长、党委书记,2015年5月至2023年10月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长期从事动态光学成像与测量研究工作,专注于解决空天环境下力、热、平台运动等多物理场的“动”和“变”与光学高质量工作需要“静”和“精”的突出矛盾,破解诸多“卡脖子”难题,为我国航空航天光学载荷短期缩小与国外差距、部分超越国外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孙洪波,1969年1月生于吉林松原。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在吉林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和博士学位。1996—2000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2006年在大阪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特聘教授。2006—2017年担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激光精密制造研究,提出了非线性激光制造原理,由此制备的三维立体雕刻“纳米牛”成为领域发轫的标志性符号;发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场键耦合效应,提出选键激发制造方法,解决了硬脆特种材料超快激光精密制造的参数窗口区缺失难题;发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学远场诱导近场击穿(FIB)效应,提出超隐形切割方法,将国际非线性激光制造工艺提升到>1米2/秒、亚10纳米节点。系列工作为非线性激光制造从原理建立、技术体系形成、装备制造到规模化工程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入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中国光学学会(COS)、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会士(Fellow)。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全国创新争先奖、COS王大珩光学奖。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微纳光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学精密成型专委会主任、光学领域顶刊《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杂志执行主编、《光子学》(PhotoniX)杂志主编。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樊仲维,1965年7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1986年获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2年9月在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攻读硕士,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全固态激光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主持研制系列高功率短脉冲激光器应用于卫星测距、空间碎片探测等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2026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009年、2016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22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3年)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4年)。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李俊华,1970年9月生于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199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出站后留校工作。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首批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致力于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深度治理,在电力、冶金、建材与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理论、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国家能源、宝武钢铁、中建材、中石化等集团建成系列示范工程,为解决全球最严格的超低排放工程的技术难题、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发表学术论文590余篇,H指数(H-index)108,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工业烟气多污染物深度治理技术及工程应用》等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1件。以第一完成人或团队负责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

向新当选的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向矢志奋斗的吉大人致以崇高敬意!

来 源:吉林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