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通讯员 张旭
一座座集装箱式的储能站,与深圳大电网一起,为场馆输送稳定电力。一旁的车网互动场站,“深圳超充”的紫色标识格外醒目,数十辆重卡、大巴接入双向充电桩,化身“移动充电宝”,为场馆提供备用应急电源支撑。
这是深圳首创的“高可靠市电+构网储能+车网互动”保电技术的实践场景。在刚刚落幕的十五运会闭幕式上,这套技术不仅为演出现场提供“零闪断”的极致供电保障,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柴油发电微电网作为重大活动保供电的传统范式,探索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极高可靠度、全绿色保供电模式。

图片说明:深圳供电局在十五运会闭幕式场馆演练期每日开展16轮定时巡检。 杨晶晶 摄
破局:以深圳超大城市数字电网为底座
打破传统的底气,源于电网实力的跃升和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
“重大活动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远超常规标准,哪怕眨眼间的电压波动都有可能影响LED屏幕、灯光和直播信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为减少外部干扰,保证供电质量,重大活动一般会在场馆周边临时配置柴油发电机,以此形成“微电网”与市电一起为场馆提供电力保障。而今,深圳的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已经具备了以“市电”,即公共电网的电直面重大保电的底气。
“十四五”期间,深圳全面建成超大城市数字电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7.5分钟/户,“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的网架特征愈发凸显。“通过本地清洁能源消纳和购买绿证等方式,电网为十五运会全程提供了100%绿电。”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攻坚:新型储能与车网互动双双创纪录
如果说坚强的电网是保电的“压舱石”,那么新型储能及大规模车网互动技术则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定海神针”,开拓了新技术落地的全新场景。

图片说明:深圳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10千伏构网储能站。 陈作伟 摄
据悉,此次深圳构建的储能站,核心优势在于“构网型技术”。与传统储能跟随市电运行不同,构网储能即使在市电瞬间中断情况下,也能在5毫秒内化身“电力火种”独立供电,远低于人眼20-50毫秒的感知阈值。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10千伏构网储能站,单次最大供电4万度,相当于2580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深圳供电局储能技术专家焦丰顺说,它摒弃了传统低压升压模式的中间损耗,采用高压直挂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完美实现“丝滑供电”。
与此同时,欢乐剧场旁的车网互动示范站,则是闭幕式电力保障的另一道坚实防线。站内配有30支大功率车网互动双向充电枪,即使面临市电失压的极端情况,也能将新能源车的闲置电量连同储能一起反向输送给场馆指挥中心等关键负荷,延长供电“续航时间”。

图片说明:车网互动场站发挥“绿色充电宝”作用,为欢乐剧场提供保电支撑。 黄志伟 摄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国内首次‘构网储能+车网互动’应急供电实战演练和测试,模拟市电全部断开这一极端场景,由储能和车网互动站共同为场馆和指挥中心供电。”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电网组组长陈作伟介绍,其间,供电网络运行稳定,验证了“构网储能+车网互动”作为独立供电电源的可靠性,车网互动站单车单桩放电功率高达180千瓦,累计放电超过6万度,创下国内双项最高纪录。
“能以这种方式参与十五运会保障工作,我感到很自豪。”参与车网互动的比亚迪公司顾加彩说。
展望:瞄准前沿开辟新赛道、发展新动能
十五运会保电中,从“柴油发电+市电”到“高可靠市电+构网储能+车网互动”的转变,正是源于我国近年来在新型储能、规模化车网互动等方面积累的领先优势。它不仅是技术应用的突破,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重大活动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为国内外重大活动的电力保障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图片说明:深圳供电局利用智慧保电系统,全链路监测电网状态。 黄志伟 摄
近年来,深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瞄准数字能源领域全球前沿,不断开辟新赛道、发展新动能:高标准推动全市域级、全自主可控、精细建模、统一时空信息平台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开启车网互动国家试点“深圳加速度”,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建成国内可调能力最大的城市虚拟电厂并入选2025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通过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深圳构建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深化经验总结推广,积极助推储能、车网互动等新兴产业在广东乃至全国实现更大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实现科技与赛事的互融互促。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