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权谋剧的“权谋深度”:是真博弈还是“过家家式斗争”?(古装权谋剧,我只服这10部) 99xcs.com

以赵今麦主演的电视剧《度华年》为鉴,其权谋线呈现出一种既非纯权谋亦非简单游戏的复杂面貌。这部剧在表面上是激烈的权力斗争,但深入探讨后发现,其逻辑存在缺陷,并非纯粹的“真博弈”,也非简单的“过家家”,而是在权谋的背景下融入了现代情感元素。

首先,从权谋设计的表层博弈来看,其结构虽然完整,但逻辑却显得飘忽不定。剧中皇权、世家、寒门三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如皇帝支持寒门裴文宣制衡世家,世家通过联姻巩固权力,寒门试图打破阶层壁垒,这在宏观上仿佛是魏晋南北朝“皇权与门阀共治”的历史重演。然而,如皇帝让裴文宣刺杀杨氏嫡子杨泉的情节,表面上看似帝王心术,但实际上,这种刺杀权臣子嗣的行动本应引发政治地震,但剧中却草草收场,权力的更迭缺乏现实逻辑支撑。

其次,重生设定下的博弈升级,为权谋增添了“预知未来”的维度。主角李蓉和裴文宣重生后,利用前世记忆预判对手的阴谋,并联手瓦解世家对朝堂的垄断。这种“上帝视角”的博弈虽增加了戏剧张力,但也削弱了权谋的真实性,反派的阴谋往往刚露头便被主角识破,使得权谋斗争沦为“猫鼠游戏”式的单向碾压。

再者,反派角色的复杂性尝试,苏容卿的权谋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他利用兄长转移罪责,通过设立“小内阁”分化朝堂派系,甚至以自损策略换取皇帝信任。但这种布局最终被李蓉轻易破解,反派智商的阶段性掉线使博弈显得失衡。

权谋深度的致命伤在于关键决策的非理性化。皇帝的权谋手段充满矛盾,一方面深知世家尾大不掉,另一方面却在未彻底掌控兵权时贸然对杨氏动手;既想扶持寒门,又默许裴文宣与李蓉公开对抗世家,这种“自毁长城”的操作违背基本政治逻辑。

女性权谋的符号化困境也是一大问题。李蓉的权谋智慧被简化为“重生者的信息差优势”,而非通过策略创新展现。这种处理削弱了权谋的现实厚重感,更像是现代职场剧“换血管理层”的古装版。

权谋价值的空心化也是《度华年》权谋线的问题之一。相较于《琅琊榜》中“翻冤案、扶明主”的家国情怀,《度华年》的权谋缺乏明确的价值内核。主角的斗争目标从“改写个人命运”逐渐滑向“巩固爱情”,朝堂博弈沦为情感线的陪衬。

权谋与情感的错位融合,重生设定为权谋注入了“时间维度”的博弈可能,但这种设计也带来叙事悖论。既然主角能预知未来,为何不直接采取更彻底的手段,反而要重复前世的错误?

女性权谋的现代性表达,剧中女性角色的权谋突破了传统“宫斗”框架,但与现代女性主义价值观产生冲突。

权谋线与情感线的失衡,当权谋与情感发生冲突时,剧情往往选择后者。这种“情感凌驾于权谋”的处理,使斗争沦为“心软者的自我感动”,削弱了权谋的残酷性与说服力。

总的来说,《度华年》的权谋线本质上是现代情感叙事对古装权谋类型的改造,它试图在“权谋外壳”下装入“双向救赎”的内核,却因权谋逻辑的断裂与情感叙事的膨胀,导致两者均未达到预期深度。这种尝试折射出当前古装剧的创作困境——既想迎合观众对“高智商博弈”的期待,又不愿放弃言情市场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