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岁的萨希尔·阿罗拉,从小就对宝莱坞电影情有独钟。终于,他心心念念的新片上映了,可当他走进影院,却发现票价高达500卢比,相当于他一周零花钱的三分之一。他犹豫了,最终选择了不买爆米花,只是坐着看完了整场电影。
“我真的喜欢这部电影,但这个价格太贵了。”萨希尔后来这样说道。其实,他并不是唯一一个为此烦恼的人。
如今,在印度,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电影票和零食价格飙升,减少了去影院的次数。38岁的哈什·维尔马就经常回忆起15年前,那时他和朋友们几乎每部新片都不会错过,甚至一周能去一次影院。
“现在,根本不可能了,看一场电影的钱,足够我在家买好几天菜了。”哈什感慨道。事实上,印度电影票这几年的确涨得有点猛。数据显示,2026年,平均票价仅为91卢比,而到了2024年,已涨至134卢比。
虽然票价上涨,但2023到2024年间,票价只上涨了大约3%,算是稳住了。然而,去影院的人却减少了,2024年的上座率比前一年下降了6%。这并不是因为大家不爱看电影了,而是因为消费不起。
就像哈什说的,以前看电影是日常消遣,现在却成了偶尔的“奢侈消费”。这种转变,谁都能感觉到。
那么,为什么票价会涨得这么高呢?其实,这与影院本身的变化有关。以前那种卖廉价票的单厅影院,现在大多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带各种舒适设施的多厅豪华影院。虽然环境变好了,但成本也上去了,票价自然就降不下来。
然而,观众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以前花很少的钱就能看场电影,现在却要付出几倍的价格,心里自然不乐意。
提到单厅影院,现在印度很多人只剩下回忆了。德里,现在还在运营的单厅影院寥寥无几,剩下的要么关了门,要么年久失修,看起来就像个“时代标本”。
61岁的雷努·布尚还记得以前的热闹场景,“那时候,800到1000人挤在一个厅里,银幕上一出现明星,全场立马欢呼。还有小贩穿梭着卖廉价小吃和饮料,特别有社区的感觉。”
但这种怀旧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哈什·维尔马就说,他这二十年既去过单厅也去过多厅,现在肯定选多厅。
“单厅的座位坐着不舒服,环境也差,体验完全没法比。”安努·古普塔也跟他想法一样,觉得多厅影院的设施更好,卫生间干净,还有安保,去着放心。
这边单厅影院在慢慢消失,那边多厅影院的定价又引起了争议。全印度有1500多块银幕的PVRINOX执行董事桑吉夫·库马尔·比杰利并不觉得票价高,他说:“大家觉得没人去影院,其实是没查证的普遍想法。”
他说,2024年他们影院的上座人次有1.51亿,比2023年的1.4亿还多,今年的数字也挺有希望的。
比杰利也承认收到过不少关于高票价的反馈,但他认为只要电影质量好,观众还是会来的,因为“能值回票价”。
“观众看完三个小时,都是心满意足地离开的。”他还说,影院里有空调,音效又好,能提供沉浸式体验,这些都是在家看不到的。
为了吸引观众,他们还搞了灵活定价,比如周二的票只要92卢比,就是想让更多人来。
然而,问题是,印度有些邦已经给票价设了上限,这引发了要不要全国统一监管的辩论。比杰利认为这事儿对影院没好处,“稳定的收入才能维护和升级设施,要是票价被限死了,这些都没法搞。”
影评人科马尔·纳塔的看法倒挺中立,他认为降价可能会吸引更多观众,但也得给经营者留够盈利的空间,不能让他们没法做生意。
“不过票价也不能高到普通大众消费不起,”纳塔还补了一句,“毕竟明星都是大众捧起来的,离了普通观众,电影行业也没法活。”
除了影院自己的事儿,还有个外部因素,把观众又往家里拉了拉,就是流媒体。疫情那几年,流媒体发展得特别快,不少人习惯了在家看电影,好多影院也因为没人去倒闭了。
电影交易专家吉里什·万克赫德就说:“现在流媒体订阅费多便宜啊,比两张多厅影院的票还少,而且新片上映后六到八周,在家就能看,对家庭来说太划算了。”
吉里什说的这话很实在。要是一家人去影院,光票价就得花不少钱,再加上小吃饮料,算下来能订好几个月的流媒体会员了。
而且在家看电影更自在,不用赶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