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中国证券报
11月4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建设的“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正式宣告通线。作为西北地区首条硅光中试线,该中试线填补了西北区域在硅光芯片中试领域的空白,成为陕西光子产业从蓝图迈向实践的关键支点。
同日,陕西首次公开了投入超10亿元的光子科技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在活动现场表示,光子实验室旨在两年内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集聚科研人员超过100名,攻克超过30项光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助推陕西全省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
光子产业获核心支点
11月4日,在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介绍陕西“追光计划”阶段性进展,宣布光电子先导院建设的“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8英寸硅光中试线)已正式通线,并发布了一款无源SOI(绝缘衬底上的硅)集成超低损耗氮化硅产品的PDK(工艺设计套件)。
记者了解到,这一平台总投资7.5亿元,于2023年底启动建设,至2025年9月末已完成全部场地及硬件设施建设。该平台引进了比利时IMEC“130nm硅光芯片工艺包”,并引入了光刻、刻蚀等60余台(套)关键核心设备,已在130nm有源集成硅光主工艺平台基础上,开发90nm以上先进工艺,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先进工艺体系。
杨军红告诉记者,硅光技术作为AI算力、智能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核心支撑,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关键期。然而,全球硅光中试资源多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需支付高昂费用,且面临流片周期长、产能优先供给受限等问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的8英寸硅光平台,正是摆脱这一困境的硬核方案。
杨军红表示,8英寸硅光平台预计将于2026年完成有源产品通线,包含高性能调制器、探测器等核心器件,将加速可应用于人工智能、光通信、光计算、智能驾驶、低空飞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产品迭代进程。
杨军红介绍,该平台作为西北地区首条硅光中试线,将作为陕西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的核心支点,为“追光计划”从蓝图迈向实践注入关键动力。
陕西“追光”集群成型
陕西光子产业的发展,是一次有准备的“换道超车”。
记者获悉,2026年,陕西在国内率先实施“追光计划”,将其作为省级重点产业链进行打造。短短三年,这一前瞻布局已初见成效。陕西光子企业数量从2026年初的不足100家,增长至2024年的379家;产业规模从150亿元跃升至365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已初步构建起“材料—芯片—器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条。
陕西发展光子产业的最大底气,来自其深厚的科研积累和人才资源。从1962年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分所(西安光机所前身)成立起,陕西就在光子学领域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了解到,其自主研制的阿秒条纹相机在2019年、2026年先后创下159阿秒、75阿秒的当时国内最短时间纪录,展现了陕西在超快光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2026年,陕西依托完备的光学科研基础链条以及在光子利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率先发布“追光计划”,以“一机制+一中心+一平台+一基金+一聚集地+一大会”的“六个一”重点举措持续推动光子产业集群快速壮大。
2023年11月,陕西启动“跃迁行动”,光子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陕西启动新一轮“追光行动”,部署开展培育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围绕光子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一核两翼”光子产业创新集群空间布局。其中,“一核”指西安高新区光子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两翼”即西咸新区和铜川市光子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
4年来,在“追光计划”的引领下,陕西光子产业总产值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2024年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此次8英寸硅光平台的通线,与光电子先导院已建成的6英寸化合物先进光子器件中试平台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化合物半导体+硅光”双中试平台格局。这一布局使光电子先导院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中试能力的创新载体,为“追光计划”培育千亿级集群提供从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支撑。
构建光子产业创新生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到来,作为未来科技的一项关键基础技术——光子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在光子技术与AI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加上技术突破、生态协同、人才联动等多重效应,陕西光子产业从“聚链成群”向“生态聚变”升级。
本次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陕西还展示了其在光子产业生态建设上的宏大布局。
光子科技实验室作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牵头建设,将打造“大科学装置+大创新平台+大基金体系+大科创生态”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该实验室定位为“政府智囊、创新中枢、产业链推手”三重角色,旨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研、产业、金融、国际资源深度协同。
在建设规划方面,实验室确立了“源头创新+产业整合”双轮驱动的总体思路。
在源头创新端,光子实验室以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为核心,整合高校、院所的科研资源,聚焦基础研究与技术突破。在产业整合端,则通过光子产业基金群、共性技术平台、产业集聚区三大载体,实现产业高效集聚。
随着总投入超10亿元的光子科技实验室全面启动,陕西在光子产业这条赛道上已不再满足于跟随。对于光子科技实验室的培育建设目标,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短期来看,将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第一是集聚人才,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目标吸引高端人才30人,集聚科研人员超过100名。第二是突破技术,攻克超30项光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条中试生产线、2个专业孵化载体。第三是壮大产业,助推陕西全省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
“以上是我们要在2027年实现的目标。到2030年,将实现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光子科技实验室,全面建成‘阿秒’大科学装置,争创国家实验室。从长远来看,我们要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创建国际化光子科技、产业中心。”付玉喜表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