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蓝营“改选”的尘埃落定,朱立伦正在积极为交接做准备,27日,郑丽文已派李乾龙前往进行交接工作,这标志着蓝营将迎来“郑丽文时代”的到来。尽管如此,郑丽文的胜利仅是个开端。朱立伦已宣布将于10月底率领团队进行“总辞”,包括地方主委在内的人员多达211人。这意味着,郑丽文将接手一个“人去楼空”的蓝营,她需要迅速组建新团队,填补这一空缺。
截至目前,郑丽文已为6人安排了职务,其中李乾龙、季麟连、萧旭岑和张荣恭担任蓝营“副职”,蓝委吴宗宪担任“文传会”主委,李哲华担任“组发文”主委。尽管这些人事安排只是局部的,与211人的“总辞”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外界普遍认为,郑丽文重用这6人意在平衡不同派系的力量,涵盖“连系”“马系”以及李乾龙背后的地方派系。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郑丽文是否会延续朱立伦的团队,继续凝聚蓝营的团结?对此,李乾龙已表态,朱立伦的文宣团队在大规模罢免行动中的表现突出,他将向郑丽文提出建议,并安排新任“文传会”主委吴宗宪与他们沟通。李乾龙的言外之意是,只要是优秀的人才,郑丽文都会重用。
岛内媒体人郭正亮指出,郑丽文缺乏派系背景,也没有团队管理经验,因此,接下来,朱立伦的部分团队成员可能会继续留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李乾龙对朱立伦团队的接触似乎未能得到回应。根据朱立伦团队的说法,郑丽文在胜选后并没有立即向他们伸出挽留之手,而且两波人事名单中都没有他们的位置。这使得他们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交接工作是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一些蓝营人士对于这次“改选”结果心有不甘,特别是郑丽文似乎不愿继续朱立伦的路线,因此他们对她进行“卡郑”。他们刻意表达挽留过晚的观点,明显有意“为难”郑丽文。
事实上,郑丽文的崛起与过去蓝营按资排辈的惯例有所不同。她的出现让外界眼前一亮,也让许多蓝营支持者对她寄予厚望。然而,一些既得利益者却担心郑丽文会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暗中抹黑,试图让郑丽文忌惮他们。郑丽文胜出后,赵少康就频繁进行抹黑,利用自己在媒体界的影响力,宣称许多蓝营人士表示想退出蓝营,显然是想表达对郑丽文的不信任。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赵少康有意重演当年的“换柱”戏码。
此后,蓝营内部质疑郑丽文的人事安排是否符合“世代交替”的原则。其实,这些质疑显然是针对郑丽文的。虽然这些言论并未成功阻止郑丽文的步伐,但它们显现了蓝营内的一些派系博弈。在黄敬平看来,郑丽文胜出后,蓝营并没有出现大量退出的情况,反而一些失联的蓝营人士重新回归。因此,赵少康的言论被迅速戳穿,其真实意图也暴露无遗。
至于“世代交替”的争议,新任“文传会”主委吴宗宪表示,年长者有经验,年轻人有冲劲,这不应当变成“世代较劲”的对立。他认为年长者的经历在某些方面远超年轻人,关键在于“老干新枝”。他强调,蓝营应更多倾听年轻人的声音,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还以柯文哲为例,指出尽管柯文哲年纪较大,但他能够赢得年轻人支持,因为他并不说教,反而与年轻人沟通顺畅。
对于朱立伦的文宣团队,吴宗宪直言已在进行沟通,并真诚邀请他们留下,但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不会妨碍他们的发展。这番回应实际上揭示了问题的关键:蓝营内的分歧确实存在,旧有的风格与现代需求产生了冲突,而正是这种冲突,给了郑丽文脱颖而出的机会。现在,一些个别人士正在试图通过内耗进一步破坏蓝营的团结,然而,这种行为显然不受欢迎。
郑丽文的胜利仅是蓝营重组的开始,接下来她将面临如何处理人事安排、凝聚团队等一系列挑战。当然,蓝营内部的纷争,很大程度上是赵少康在背后推波助澜,似乎有意为郝龙斌争取支持。问题来了,如果郑丽文接下来重用郝龙斌,这些纷扰是否能够平息?
在角逐过程中,郝龙斌曾表示,如果自己脱颖而出,将会支持郑丽文担任“副职”,而郑丽文则回应表示,如果她胜出,也将重用郝龙斌。如今,郑丽文已然胜出,那么她会如何安排郝龙斌呢?事实上,郑丽文展现了非凡的格局,日前她公开呼吁赵少康放下心结,并称他为“赵大哥”,希望他能释怀,表示蓝营“改选”已结束,过往的对立不应再纠结。
这一举动显然是郑丽文给赵少康一个台阶下,意味着过去的恩怨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蓝营的重建才是最重要的。倘若赵少康能够接受这一点,不排除郑丽文会重用郝龙斌,虽然不一定是“副职”,但他有可能担任地方主委,或者是蓝营内的其他重要职务,甚至可能为赵少康安排一个适当的职务。
在这一连串的政治博弈与权力调整之中,郑丽文的角色愈加重要,接下来的决策将直接影响蓝营的未来。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