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能源这事越来越紧迫,化石燃料眼瞅着就快不够用了,大家都盯着新能源使劲钻研。核能这块儿,本来就挺有潜力的,但传统核电站总让人觉得有点悬,总得靠铀燃料,还得担心安全啥的。中国这儿呢,资源分布有点特别,铀不多,但钍元素多得是,这就给咱们打开了新思路。
钍这种东西,全球储量比铀高三四倍,中国探明工业储量就有22万吨左右,主要窝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那地方矿层厚,伴生稀土,开采起来顺手,不用额外多花钱。全球其他地方钍总储量加起来都不如中国多,这资源优势摆在那儿,够14亿人用上几千年没问题。

传统核能依赖铀,进口比例高,容易卡脖子,但用钍就能自给自足,能源安全稳多了。一吨钍的能量顶得上350万吨煤,这效率高得吓人,够一个中等城市用电大半年。开发钍基核能,不光解决燃料短缺,还能带动稀土产业,产业链拉长,就业机会也多起来。
国际上,早几年就有人说钍是未来核燃料的潜力股,但真正上手干的没几个,中国这儿起步早,资源底子厚,搞起来自然顺风顺水。钍元素在地壳里分布广,不像铀那么稀缺,提取过程简单,通过稀土分离技术就能搞定,几乎零成本额外投入。这么一算,钍基核能不光是发电,还能推动整个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让国家腰杆子更硬实。

钍这资源,在中国真算得上宝贝。全球钍储量约120万吨,中国份额占大头,已探明工业储量22万吨,主要在白云鄂博矿区,那矿床大,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3公里,开采条件好。钍伴生稀土,分离技术成熟,矿石一加工,顺带就把钍弄出来了,不费劲。
相比铀,钍在地壳含量高三倍,分布均匀,不用愁供应。国际能源署说,2050年核能占比得翻倍,中国钍资源正好撑起这块儿。传统核电铀进口七成多,用钍后自给率能提九成以上,能源安全稳如泰山。钍能量密度高,一吨顶数百万吨煤,发电效率杠杠的。

开发钍基核能,还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材料科学啥的,产业链拉动经济,岗位多起来。钍半衰期长达140亿年,辐射低,开采安全,工人用剂量计监测,没大问题。全球其他国家钍矿少,俄罗斯印度有但开发慢,中国这儿整合快,从矿采到提炼闭环。
2025年3月,又有新矿发现,储量估算再扩大。这资源基础,让中国核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不用看别人脸色。钍利用率高,通过转化循环,燃料寿命长,减少浪费。能源转型压力大,钍基堆低碳,环境友好,空气质量能改善。

技术这块儿,中国钍基熔盐堆从零起步,攻关过程真不容易。2011年,中科院启动TMSR项目,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团队钻研熔盐化学、材料耐腐啥的。初期从文献学起,分析美国旧数据,模拟熔盐流动,调整成分。2018年,甘肃武威红砂岗园区动工,建2兆瓦实验堆。
2026年,冷态试验过关,注入熔盐测试。2023年10月临界成功,链式反应稳住。12月并网发电,电力输出正常。2024年6月满功率,温度700度运行。10月加钍实验,燃料注入堆内。2025年4月连续稳定,成为全球唯一。11月钍铀转换实现,数据获取国际首创。

整个链条,从钍提取到废料处理,全国产。熔盐堆常压工作,安全高,不像水堆高压。西方60年代橡树岭跑过铀燃料堆,1969年停,钍研究没跟上。中国吸取经验,创新再处理,废料提取有用元素。核心设备国产率100%,堆本体一体,风险低。
国际对比,中国进度快,技术全。规划2025年建10兆瓦示范堆,2030年运营。上海成供应链基地,推动工业应用。这突破,攻克西方50年难题,全球首创没毛病。

应用上,钍基熔盐堆不止发电,高温热能多用。海水淡化,热导入蒸发器,产淡水供干旱区。制氢,通过电解,清洁燃料供交通。偏远地区建小型堆,海岛独立供电,不靠电网。成本建时高两三成,但运营燃料降四成,长期划算。能源自给九成,进口少。碳排放低六成,环境好。
产业链带装备制造、化工,就业增。通过一带一路,技术输出,帮缺电国家建堆,发电淡化两不误。中国成能源技术输出国。规模化后,碳排放标准变,空气清新。技术迭代快,新燃料测试稳定。供应链稳,备件物流顺。废料处理优,在线分离,储存少。电力稳定,工业不中断。长期,钍资源撑千年,开采持续。开发标志创新,前景无限广。

再想想,这钍基熔盐堆不光解能源难题,还让中国在核能领域弯道超车。未来大规模上马,能源结构优,经济绿起来。国际合作多,影响力大。总之,这技术强,值得期待。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