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YashanDB 数据库城市行南京站在江苏国际数据港召开,期间聚焦 “国产数据库破局正当时:Oracle 替代技术路径与核心场景转型思考”的主题,举办了一场圆桌会议。本次圆桌会议由数据库行业资深专家韩锋主持,南京大数据集团南京可信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炜、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张代华、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 CTO & 崖山科技 CEO 陈志标出席,围绕政务与医疗领域 Oracle 替代痛点、对YashanDB 的未来期盼及生态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
以下内容为本次圆桌对话整理而成。

痛点直击:不同行业 Oracle 替代,难在哪?
韩锋(主持人):首先想请教王总,您 1999 年就在 Oracle 工作,见证了高可用集群技术的诞生,如今作为政务数据平台的牵头者,在了解过程中,您认为政务领域 Oracle 替代的核心痛点是什么?以及对崖山共享集群的感受。
王炜:我和崖山接触时间不长,但感受特别震撼。一开始看到它的兼容性和性能,我甚至疑惑 “是不是抄了 Oracle 源码”——PL/SQL语句移植毫无压力,性能表现完全对标 Oracle。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它不仅不是抄袭,还有重大创新。
Oracle RAC 用的是“共享硬盘”模式,中间有个“中心锁”,多节点更新数据时要锁定页面或行,这对电子政务领域一些高并发场景来说不够用。而崖山用了“去中心化事务调度+全局缓存智能同步”,节点共享的是“数据状态”而非硬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锁”瓶颈。
总的来说,对政务领域来说,既要性能够强,又要合规适配快,还得保证业务不中断。
韩锋(主持人):感谢王总从技术底层点出了政务替代的难点。请问张处,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比如挂号高峰的高并发、患者数据的隐私保护,您在推进 Oracle 替代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代华: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医疗行业的替代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策硬要求,二是业务不能停。目前在医疗行业须完成全链路国产化替代,从硬件、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应用系统,而数据库是“金字塔尖的明珠”,是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环。
展开全文以我所在医院举例,HIS(医院信息系统)是“生命线”之一,对于HIS系统来说,业务场景复杂,需要数据库厂商和应用厂商深度对接,光靠我们终端用户推动难度很大,它的平替需要做到在生产环境甚至是容灾环境下的充分测试,而我们在接触和测试崖山的时候感受是非常不错的,就我个人而言,希望国产数据库厂商能够发展的更好,帮助我所在的行业完成国产化替代任务。
韩锋(主持人):非常感谢张处能够认可崖山数据库。总的来说,医疗和政务领域在国产信创替代中的几个显著痛点——业务连续性要求;上层监管机关要求,时间紧任务重,短时期内如何规模化;国产数据库的生态适配要求。基于不同行业的痛点,陈总作为厂商代表,您如何看待这些行业痛点?崖山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陈志标:非常荣幸能和两位技术专家交流,你们提到的痛点,正是崖山从 2019 年开始就瞄准的核心问题。我们总结行业困局就是“不敢替”和“替不起”:“不敢替”是因为国产数据库在可用性、可靠性、性能上和 Oracle 有代差;“替不起”是因为替代成本太高 —— 改代码、换运维团队、堆硬件,一套下来企业难以承受。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推出了“1:1 平替”方案,核心是“三不变、两对等、一更优”:“三不变”即架构不变、应用不变、运维不变,原 Oracle 架构可直接复用,兼容率 99% 以上,Oracle DBA 不用重新培训就能上手,大幅降低替换成本;“两对等” 是可用可靠性和性能与 Oracle 对等 ——RTO<10 秒、RPO=0,在国产硬件上性能和 Oracle 1:1对标;“一更优”则体现在安全性,自主可控的代码加上本地化服务,解决了依赖性过强和服务响应滞后的问题。
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在底层内核有很多创新,比如把多版本信息集成在一页上,减少数据交互次数;通过异步数据处理解决多节点之间的延迟问题。这些技术有些看似不高深,但能切实解决稳定性和性能问题,有些则需要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创新。
实践验证,用户至上:听听用户怎么反馈?
韩锋(主持人):在了解和接触崖山数据库的过程中,请问王总有什么感受,可以是指点也可以吐槽?
王炜:我觉得崖山和其他国产数据库最大的不同,是不满足于单纯的国产替代,还有技术创新的追求,这一点很难得。未来我有两个期待:
第一,AI 能力下沉,探索高质量数据集。现在国家在推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江苏想在医疗领域探索 AI 赋能,比如慢病、甲状腺等专病的预测和因果分析。如果能把这些 AI 能力嵌入数据库底层,不用在上层搭建复杂的数据中台,对生态合作伙伴来说价值巨大。崖山提出的“AI-Ready 数据底座”让我很振奋,包括我自己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也希望能尽快看到崖山落地。
第二,突破数据安全痛点。现在数据库管理员权限太大,存在 “防外不防内”的问题。希望崖山能探索更安全的“数字账户”以及“还数于民”的架构,让管理员也无法访问敏感数据,适配国家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需求,解决数据要素流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会是很大的创新。
在和崖山接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快”和“爽”—— 性能快、服务快,不用像以前那样“适配报价翻倍”、“集群频繁重启”,之前有个信创项目,数据库每隔两天就重启一次,最后我们不得不自己修复源码,那种体验太糟糕了。
韩锋(主持人):感谢王总对崖山数据库的认可和殷切期盼。请问张处,您对崖山的印象如何?从医疗基层单位的角度,您对国产数据库的生态建设有什么要求?
张代华:刚才王总提了比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数据安全问题。我重点想谈一下建设单位的一些想法,我着重补充两点:
一是生态适配要更深入,医疗系统需要对接医保平台、区域医疗中心,数据库厂商要和本地 ISV 深度合作,推出成熟的适配包,减少我们终端用户的沟通成本;二是实施团队要更专业,国产替代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厂商有足够的本地工程师,提供快速的驻场支持,确保替换过程平稳,不影响正常业务。现在崖山在南京有本地团队,相信响应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这一点值得肯定。
我个人非常看好崖山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特别是在Oracle平替方面很出色。但作为新兴的国产数据库,我认为崖山数据库不仅要从高端的技术层面进行突破,还要从宽度的层面进行突破,我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人员部署,提升多类型数据库替代的工程经验,让我们在推进全链路国产化时,能有更可靠的数据库支撑,这也是我作为基层用户所喜闻乐见的。
韩锋(主持人):陈总,听到二位用户专家的反馈和建议,您有什么回应?
陈志标:两位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们都已经记录下来,会纳入后续的产品迭代计划。关于 AI 能力下沉,我们正在研发“AI-Ready 数据底座”,已经启动了全国肿瘤数据库的合作项目,探索医疗 AI 模型与数据库的直接对接,力争未来专病预测、因果分析等能力可以直接在数据库底层实现,不用额外构建数据中台。
针对数据安全,这一直是我们重点发力的方向。后续会进一步优化敏感数据脱敏、操作审计功能,从底层解决管理员权限过高的问题,满足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需求。
针对性能表现,这背后是我们对核心场景的深度优化,比如针对政务高并发,优化了集群调度机制;针对医疗零中断,强化了容灾能力。我们认为崖山可以做到和Oracle对等,因为Oracle过去五十年已经证明它在可靠性及性能上面基本上能够满足近乎所有的业务要求,所以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关于多数据库兼容问题,我们会根据用户需求持续加大力度——先做好 Oracle /MySQL升级,再拓展升级 SQL Server、Db2 等其他数据库的替代感受,目前我们有部分客户的多个项目已经完成了 Db2 和 SQL Server 的替换,后续会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近期我们也会发布新版本,在 MySQL 兼容性方面也可以做到规模化复制了。
最后,在运维方面,我们之所以强调 “运维不变”,是因为考虑到中国有几十万 Oracle DBA,他们的经验不能浪费。崖山的生态工具和操作习惯都尽量和 Oracle 保持一致,让 DBA 能快速上手,这也是我们降低替代门槛的重要举措。
写在最后
以上为本次圆桌嘉宾的精华内容整理,从对话中让我们看到,国产数据库的替代已经不是 “能不能” 的问题,而是 “怎么更好地替”的问题。
正如嘉宾所表达,目前国产数据库已经在从 “能用” 走向 “好用”,崖山数据库的技术创新让政务高并发场景、医疗零中断等场景的替代有了可靠选择,未来,崖山数据库将在 AI 和安全上持续突破,成为国产数据库的标杆。与此同时,作为国产数据库新势力,崖山将加快生态建设,推出全场景替代方案,帮助更多基层单位顺利完成信创任务。
国产数据库替代不是单点产品的胜利,而是生态协同的结果。未来,崖山数据库会持续打磨产品能力,强化本地服务,和政务、医疗等更多行业用户一起,破解 “不敢替、替不起” 的困局。相信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生态的不断完善,崖山数据库会在更多核心场景实现突破!
)
)
)

)
)
)
)
)
)
)
)
)
)
)
)